小学语文六年级《理想的风筝》原著(苏教版)

理想风筝

苏叔阳

春天又来了。

柳枝染着浅绿,在春风里自由地飘荡,舒展着腰肢。连翘举起它的金喇叭,向着天空奏起了生命之歌。蓝天上,风筝在和白云嬉戏,激励着无数人仰望天空,让自己的心飞向云端。

这时,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老师刘和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

他个子不高,微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缝的慈祥的眼睛,短短的灰发显示了他的忠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然而,左腿从膝盖以下被切断,由一根常用的圆木拐杖支撑。我们不知道这条腿是什么时候和为什么被截肢的。只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的泥人累得用树枝捡起泥,扔到地上。泥摔在地上也变成人,但也有人因为女娲投掷的力道,被摔在地上,失去了腿和胳膊。就是那个时候我被她甩了。”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浮起一股酸酸的感觉,同时也增加了对刘老师的敬意。

他每天站几个小时,给我们讲课,只靠他强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说到板书,他用一根圆木棍支撑地面,右腿离地,身体快速转动,转向黑板。写完厚厚的粉笔字,我以拐杖为中心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多少次,转多少次。而他的每一次转身,都引起学生们激动的心跳。

他的讲座非常精彩。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说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的言论常常让我们激动得落泪。说到祖国近代史上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让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后来我考上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但喜欢当众在课堂上问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经历。我记得很清楚:如果这位同学回答正确深刻,他就静静地站在教案的一边,微微歪着头,眯着眼睛,认真地听着,仿佛在品味一段美妙的音乐。然后,他仿佛从醉态中清醒过来,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满意地在比分本上写下分数,亲切而响亮地说:“好!五分!”如果有同学答得不好,他会惊讶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看着同学,小声说:“别紧张,想,想,再想。”不停地点头,仿佛每一次点头都给了学生一个启发。这个时候,他比被考的学生还要紧张。这一幕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但今天回想起来,还是那么清晰亲切。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

北方的冬天漫长而无聊。当春风把大地吹绿,人的身心一起醒来,一种舒展的快感涌上心头。当没有大风,天气晴朗的时候,刘老师会在放学后在校园的操场上放风筝。

他的风筝各种各样:最简单的“屁帘”,十几尺长的蜈蚣,最好的是三五只黑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容易跑,然而,他永远不会失去独自放风筝飞向蓝天的快乐。他总是一个人拄着拐杖,让孩子或学生在远处放风筝。他喊道:“起来!”他不停地拉着手里的线,纸糊的燕子振翅起舞,翱翔天际。他抬头看着白云,看着小黑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自己的心也一起跳进了蓝天。那时候我经常站在他身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浮着的甜甜的笑容,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一天的作业写完,黄昏不攻自破校园上空。成群的学生经常来操场看他放风筝。这个时候他最开心,大声笑着,指着天上的风筝和我们开玩笑。甚至,有一次,他故意放开,让天上飞的纸燕子带动长长的线和线在地上向前跳跃。他笑着,喊着,跳着用拐杖去抓绳头,脸上满是孩子气的骄傲和满足。那一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坚强。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年过五旬的残疾教师,对生活有着如此淳朴而强烈的热爱和追求。活泼的少年呢?

我已经将近三十年没见过他了。如果他还活着,他早就退休了。也许,这个时候,我会糊风筝,教儿孙们,把精美的手工艺品送上天。我曾经见过一个失去一条腿的老人。他年复一年被钉在床上,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希望他不要这样。他依然可以依靠那根功德无量的圆棍在地上奔跑跳跃旋转,时刻表现着自己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然而,如果他不幸,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不,他不会。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他那写了无数粉笔字的双手,竖起一个又一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无数梦想的风筝,将伴随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