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立夫的家庭状况

蒋力夫的妻子是(胡敦甫、胡明甫、胡的妹妹),儿子是著名数学家蒋伯驹。

蒋力夫

江立夫(1890—1978),学名江左,名立夫。林头村(在凤江乡)人。他是中国数学界几何方面的权威,也是温州最早的外籍博士。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就去世了,我是由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的。我深受叔叔黄庆成的影响。才华横溢,学习成绩优异,哥哥被送到杭州高等学校学习。宣彤第二年(1910),毕业前参加留美学生考试,被录取。第二年,他去了北京,在“尤美学院”学习英语。半年后,他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州立大学学习数学。民国4年毕业(1915),后转入哈佛大学,第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9年初,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成立数学系,任系主任。16假期,在厦门大学讲课。23年留学德国。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29年任中国数学会会长,31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筹备处主任、研究员。解放前夕,他被迫迁往台湾省。同年?5月返回内地,在广州岭南大学创办数学与统计学系,并任系主任。1952院系调整后,终身在中山大学任教。

1954当选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1955至今,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姜立夫谦虚谨慎,光明磊落。留学归来,村民们尊称为“洋状元”。当时读书人坐轿子出门,他却背着行李步行;别人夸他知识渊博,他说:“数学就像一棵大树,我只得到一片叶子。”

蒋力夫在研究中一丝不苟,从不轻易发表作品。早年从事圆的几何研究,写了论文《圆元素和球面几何的矩阵论》。解放后,为满足教学需要,他主持翻译了优秀的外文教材,如莫沙里什维利的《解析几何教程》、的《罗·巴尔切夫斯基几何初探》、e·加当的《黎曼几何与正交标架法》等,分别出版于1954、1956和1964。

姜立夫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开大学是私立的,教师工资比其他学校低,他一点也不介意。很长一段时间,是这个学校数学系的唯一支柱。逐年依次开设高等微积分、立体解析几何、投影几何、复变函数论、高等代数、N维空间几何、微分几何、非欧几何、高等几何等主要课程,因此被誉为“一人制”。讲课的时候只写提纲,不需要讲课。论证严谨,推理透彻。并且善于启发提问,渐渐引人入胜。教学方法不拘一格,或在他的指导下依次阅读相关文献、做报告;或者在讲座结束后,让学生按章整理笔记,定期复习(如微分几何课)。

此外,他还长期从事数学术语的整理和编纂以及数学文献的收集和保存,对我国现代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遗余力的奖励后辈。1999年7月,他回到家乡,提议将蒋家的全部财产作为校场,创办小学。以后我会经常给学校汇款,送书,鼓励督促我的人培养下一代。他说:“我用美国退还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去留学,这实际上是全国人民辛苦劳动积累起来的。我应该为全国人民做点好事,把西方数学带回来。因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国需要科学,我愿意为之奉献一生。”在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其中一些在海外很有名气。当代著名数学家苏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在外国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数学论文。那时,蒋立夫不知道苏中国的名字,更不知道他的家乡,只知道他是中国的留学生。他看了之后大受赞赏,热情地被推荐到厦门、北平、清华、燕京等大学当教授,但他没有意见(当时大部分留学生都受到西方学生的歧视)。

十年动乱期间,姜立夫情绪低落,衰老迅速。1978于2月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

为了纪念他生前的成就,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数学学习和研究,南开大学自1982设立了蒋力夫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