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儿童获鲁迅作文奖。
65438+65438 2月4日,南京师范大学江宁分校六年级学生李,年龄11,凭借这篇现场作文《给妈妈的故事》,从全球华人中小学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六届“鲁迅青年文学奖”。
大赛主办方表示,这篇800字的作文生动地描述了小时候因为想试试剪刀的威力而剪坏妈妈毛衣的往事。“朴实无华,但句句走心,一个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在笔尖涌出”,深深打动了评委。
我爱看名著,从不看精选作文。
6月5438+04日中奖后,李对记者说:“我没想到会中大奖,只是表达了我最想说的话。”
李五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去了桂阳。他是由祖父母带大的。也许是因为奶奶侯龙英曾经是小学语文老师,李酷爱读书。她小学二年级就看完了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看了很多外国名著。
到了小学三年级,他的写作能力开始显现,参加一些省市作文比赛也能有所收获。当大多数同龄孩子还在为如何补一篇300字的作文发愁时,他写一千字不成问题。语文老师评价李的作文“不落俗套,简洁,却意味深长”。
每个周末,上完各种补课的李都会泡在书店里,那是他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候。侯龙英奶奶说:“他从来不看作文,选这种书,但最爱原著。作文选择会禁锢人的思维。只有广泛大量地阅读,他才能写出好作文。”
"现在的孩子缺乏诗意。"
今年“鲁迅青年文学奖”组委会遗憾的是,虽然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的优秀作品,但历届大赛的评委和专家都发现,很难在数以百万计的优秀作品中找到一首好诗。青少年似乎更热衷于创作抒情散文和叙事作文,却很少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对此,不少评委认为,这与我国语文教育缺乏优秀诗词、学生阅读积累不足、引导学生阅读方式不科学有关。
“在我们少年时代,有一种说法:哪个16岁的少年不写诗?可见当年诗歌在青年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中国作协副主席、多届鲁迅青年文学奖主评委叶欣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懵懂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褪去,现在的孩子也变得“诗意”了。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也有同感。作为今年“鲁迅青年文学奖”初中组的首席评委,她发现初中组入围作品中没有一首诗。她坦言,从文体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孩子确实喜欢散文、小说等常见文体。
除了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当下功利浮躁的社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诗苗”。秦文君说,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浪漫的一种,它讲究的是一种包含在文字中的“诗意”,所以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和品味。
但秦文君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凡事讲究立竿见影,这显然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环境相悖。“所以现在的‘文学热’是通俗小说和杂文,对创作者要求不高。对于读者来说,在零散的时间里读两篇短篇小说,也是一种消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