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案中的学生

最近在各种微博或者论坛上,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热点新闻刷屏。从北大学生弑母案到前几天轰动全国的小学生弑母案,中国式家庭教育问题一度被从各个角度讨论,而电影《狗十三》的上映更是将这一话题的热度推向了顶峰。

其实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也是全世界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今年,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影视作品在中国台湾省上映。作品的剧情直接面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现象,非常值得关注。

这一期,我们也将借助这部作品,与读者一起思考《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会持续多久,在哪些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一期反思一下,这些行为是否也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生活”渴望的是孩子。

他们是通过你来的,但不是来自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但他们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要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遮蔽他们的身体,但你无法遮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天的房子里,那是你做梦都想象不到的。

你可以试着模仿他们,但你不能让他们喜欢你。

因为生活不会倒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弦上的生命之箭。

射手把目光瞄准了无限远处的目标,让你充满了神力,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让你在射手手中的“弯曲”变成喜悦;

因为他喜欢飞来的箭和静止的弓。

?——纪伯伦的《致孩子》

这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作品的标题就是从这首诗翻译过来的。电视剧改编自吴小乐的同名小说,甚至被称为中国的黑镜。这也是继12《危险心灵》之后,公共电视台推出的一部教育题材剧。其中5个故事改编成5个单元,分别是《茉莉的最后一天》《妈妈的遥控器》《必须过度活跃》《孔雀与猫的孩子》,每个单元2集,全剧10集。

规则1

-谁在决定宝宝的生活?-

电视作品虽然依靠超现实的表现方式,但其深刻的含义其实反映了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在“必须动”模块中,未来社会的人类胚胎将由政府掌控,孩子的学习成绩将与家庭地位和资源直接挂钩:如果孩子成绩优秀,家庭可以高枕无忧,先享受各种社会资源。一旦孩子成绩差或者下降,就会被扫地出门,只能住在鸽笼里,从事低端体力劳动。

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的角色只是母亲。妈妈们会通过胸前的一块金牌来展示孩子的成绩,她们的社会义务只是帮助孩子取得高分。"教育促进阶级流动,母亲万岁!"成了他们的口号。一个更功利更残酷的规定是,如果母亲向政府出具证明,判定孩子有缺陷,可以换成新的优秀胚胎。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会因为不符合妈妈的判断而被否定,甚至会因为成绩不提高而被妈妈骗去做次品。

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手段,但这不就是对现代一些家长过度追求“完美孩子”的讽刺吗?有些家长总是急于把孩子培养成自己认为完美的样子,于是对孩子的行为有了等级判断。不符合父母期望的孩子会被忽视或放弃。同时,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比较也成为判断内容的一部分。孩子给父母带来的荣誉感,似乎只体现在与成绩相关的事情上。

看完这一单元,不禁让人深思。在这样过度的追求下,父母真的知道自己希望孩子有怎样的生活吗?

第二条规则

拥抱比控制更重要

除了“必须多动症”这个单元,这部剧的其他四个故事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教育制度对亲子关系的扭曲。在“妈妈的遥控器”那一章,孩子没完没了地自杀,只有妈妈回答:“你以为我只有一个遥控器吗?”

在这里,遥控器只是一种戏剧手法的隐喻,暗示着父母控制孩子的工具不止一个:不断的护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都是控制孩子人生发展的工具。

《猫的孩子》中,母亲对儿子说:“我是一个人,这辈子没什么大成就。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能有所成就。”这是很多父母都会有的心理状态,但有时候孩子真的只是想说“我不想你为我受委屈。我要的永远是你温暖的拥抱。”

规则3

-摘下面具,和你的心交流-

在茉莉的最后一天,我们关注另一种家庭关系。林某丽,一个学业、家庭环境、自身条件都很优秀的女孩,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外人的不解中,这位无视女儿家教的父亲,这位看重面子的倔强母亲,或许终于理解了女儿的选择。

“你不想面对我们,你不想想想你的父母是谁?你爸爸是系主任,我是美国的硕士。如果没有你,我现在已经是教授了。为什么我让教授不做,在这里生你的气?”

“那就别生我的气。你以为我想被你生下来吗?你问过我吗?”

你的家庭环境中出现过这样的台词吗?

在《孔雀》一章中,孔雀华丽的外表成为人们欲望的反映。面对女儿就读贵族学校逐渐产生的心理变化,母亲总是选择忽略最重要的心理教育,而更关注那些名义上的“优质踏板”…

“如果我考不上好大学,你还会要我吗?”

“我不会让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的!你妈妈吃过的苦,再也不会让你吃了。”

孩子不能选择父母,但如果可以呢?

在上周的话题讨论中,编辑截取了几段学生的回复。他们有没有在没有告诉父母的情况下遭受过一些微小却发自内心的伤害?

l同学

初中的时候,我没有欺凌的概念。那时候我被同学欺负。我的父母只会说“这需要两个耳光”或“我肯定你也错了”之类的话。他们不会明白,有时候我学生时代的欺凌其实只是纯粹的单向欺凌。其实可能我当时并不想让父母为我出头,只是想在外面被欺负后回到家有个温柔的安慰。

t同学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吵架的次数更多。虽然总说中国的父母一般不喜欢口头表达爱,而是用行动爱孩子。但我想说的是,其实口头鼓励对孩子同样重要。一个温暖的、相互鼓励的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我好几次告诫自己不要变成一个像我父母一样喜欢骂人的人,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变成了这样的人…

p同学

希望所有父母不要用恶毒的言语伤害孩子。即使你告诉自己长大后不要理会父母无意的话语,那些记忆中的话语依然能像一把尖刀,在心里划出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q同学

我感激我在父母的鼓励和关爱下成长为今天的好自己,自信,阳光,不怕困难。我的成长过程并非没有挫折,但父母给了我无数次重新开始的勇气。我还是每天和父母分享我的烦恼。不知道是不是值得称赞的家庭关系。总之对我来说是最好的!

虽然不是每一个成功的名人都有一个温暖如盾的家庭,但是如果有这些用善良和自信来以身作则的父母,也许每个孩子成长的艰辛都会减少!

如果你也有一些关于成长的故事。

如果你有什么要对父母说的话没说。

随时欢迎大家分享。

ACG愿意和你一起成长。

ACG也愿意与你分享。

我们将在ACG等你。

你有什么故事要和我们分享吗?

ACG依靠最强有力的老师。

最专业的艺术总监

帮助每一个有艺术梦想的学生。

走海外艺术留学之路。

从开始到未来,ACG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

为学生的艺术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