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中国发明的十样东西。我只知道四大发明和算盘。还有什么?小学三年题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创造性思维和光荣的发明传统。如龙凤呈祥。凤凰是一种神奇的动物,由鸡头和孔雀的身体和羽毛组成。龙更有创造力。龙是由马头、鹿身、蛇身、鹰爪、森林之身和鱼尾组成的神奇动物。此外,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写了一部举世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文译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与发明之国》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以下按发明顺序介绍给你。
1,鼓:
传说在公元前3500年,中国的人们就有了人造鼓。公元前3000年,鼓是用兽皮覆盖在框架或容器上制成的。到公元前1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已经制作了一个上面绘有图画的圆形鼓。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使用的铜鼓在17世纪被管弦乐队采用。1692年,珀塞尔在给《仙后》的音乐中使用了它。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就有了低音鼓。鼓可以使节拍清晰、粗犷、有力。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制系统:
据说伏羲在公元前3000年发明了二进制。《周易》是五经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相传《易经》约公元前3000年由伏羲、周文王、周公写成,经孔丘修改成为《易经》。现代电子计算机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谁发明了二进制?《周易》中的“易数”用的是二进制。换句话说,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中国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们社会的进步很大!中国北京的先农坛是为了祭奠神农(伏羲)而建,中国人在这里表达对他的敬仰。
3.绳子: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制造麻绳的技术。我们的人民开始用麻纤维做绳子。到公元初,麻纤维已经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主要的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修发明了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开始,使用人造纤维制作绳索。直径2 mm左右的马尼拉绳在5512 kg的拉力下会断裂,而同样粗细的尼龙绳可以承受13227 kg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黄帝轩辕氏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期就使用指南针了。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说“司南”(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宋代沈括在《孟茜笔谈》中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安装指南针。作为导航工具。在欧洲,大约是在11世纪,漂浮在水面上的磁针被用来制作指南针。1250左右,在地中海地区,罗盘的磁系已经安装在测卡上,并由中央转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指南针被设置在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的罗盘要装一块弗林德斯铁来校正船的磁力造成的误差。20世纪制造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根据旋转顶点的稳定姿态与恒星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个优点:因为靠近金属而不偏转,指向真北而不是磁北。1908德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这种实用仪器。最好的指南针是美国施普雷制造的。1910在“特拉华”舰上测试成功,并迅速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后来流传到世界各地,为全球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养鱼方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知道如何养鱼。当时我国人民可以人工孵化鱼卵,饲养食用。在1960-19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鱼如蛙鱼是人工养殖的。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现在每年从养鱼场生产大约65438万吨淡水鱼。
6、赤道天文仪器:
公元前2400年,中国发明了赤道天文仪器。
7、十进制计数系统:
中国人在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制计数系统。这在现代科学中非常重要。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证据是在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就采用了它。在公元前13世纪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中国人用十进制描述“547天”的例子。
8、印刷:
公元前1324年,中国的人们已经能够用墨水雕刻印章和水印文件。印刷是世界上第一媒体,只有用它才能传播信息。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用印章来刻人名或官衔。印章原本是官衔的称谓,公元前1324年再次用于加盖文书。最初使用的是墨水,直到五六世纪才开始使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是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基于印章的文件、信件和票据在签字后更可靠。现在印的书里面,最老的是《金刚经》,中国王印的,现在已经成了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一种浮雕印刷。它是一个5.25米的卷轴,上面印着一块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木块。后来落入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公元1040年,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发明了活字印刷。将粘土六面体活字模具加热硬化,按韵排列在转盘上。印刷时,将活字用松脂、蜡等粘合剂铺在铁板上,周围用铁架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剂融化。冷却后,活字粘在铁板上。印刷完毕后,将热铁板烘烤,取出活字备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立了最早的金属铸造厂(当时朝鲜还使用方块字),30年后朝鲜参照古印度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代替方块字。现在韩语有40个字母,只需要几个字母就能拼出所有的单词。1438年,住在德国美因茨古腾堡的Genfertier(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铸金属字母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刻出一个冲头,然后用锤子把冲头压在软铜上,制成一个阴模,阴模排列在一个框架上进行印刷。到15世纪,铅锡合金可能已经被使用。1451年,他印刷了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莱德语法。拉丁文圣经印刷于1453左右。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螺旋压力机改装的。将一页作为印版放在印刷台上,刷上油墨,铺开纸张,用安装在螺杆下的压纸卷筒压平。一天只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打印16页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肖尔福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刷了第一本双色书——《拉丁赞美诗》。1461年,班堡的杰斯特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相结合,印制了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德国寓言,插图101。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了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的世界地图,采用凹版印刷,用26张铜版印刷而成。不易仿制,纸张上的油墨微涨,特征多,易辨真伪,故仍用于印制钞票、邮票、有价证券。1501,意大利Griffaud出版了一套斜体;1561,他把这些字缩减,印成了袖珍版的书。(西方斜体字主要用来强调句子。)1620年,荷兰的博吉瑙发明了方便印刷法,每小时可印刷150份。1642年,德国的Segen发明了雕刻凹版印刷法,最适合印刷图片。第一幅画是德国伯爵夫人以利沙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600多年后的1719年,德国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获得专利。印的第一本书是《油画色彩的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狄多制定了测量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德国纳菲尔德发明了平版印刷术,最适合印刷插图。1875年,英国首次使用胶印法将图像印在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在需要弹性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斯坦纳制造了第一台铁架印刷机,取代了木制印刷机。它每小时可以打印250张。1810年,德国人在伦敦工作,柯尼希获得了蒸汽印刷机(机械化手动印刷机)的专利,每小时可以印刷400页。1812德国人柯尼希和鲍尔设计了滚筒滚压印花机。《泰晤士报》卖的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印1100张。后来,柯尼希还设计了一种可以一次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代替木刻板。1845年,纽约的Hoao获得了第一个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纪事报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Apps和Cowper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每小时可以印刷8000张。1861年,美国Hoao制作的曲面铅版使用了纸活字,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式。1852年,英国摄影技术的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丝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他第一次用这种方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制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的一个贫民窟场景》。1886德国人摩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版的芝诺排字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约6000个排版模块,是最熟练工人速度的4倍。1887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版出色的Mono铸造机,于1897年正式投产。在此之前,人们在1477之前就知道刻铜的凹版印刷方法;1895奥地利人克里克发明了凹版印刷法;1839年,徐步朔在美国发明了照排机。从此,印刷工不要金属活字,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这种方法是把字母一个接一个地投射到相纸上,然后显影,贴在一页样本上。组装好的版材通过相机转移到金属版材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后,版材具有了努菲尔德在1798年发明的平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在有图形的版材上。现在,照相排版已经取代了大多数传统的排版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后,电脑控制排版的时代开始了。先进的印刷厂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设计整版版面。设计师把页面布局安排妥当后,用一个电脑记忆装置把所有的内容储存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用电脑控制的激光扫描相纸,把整个版面的图像打印出来,再用照相的方法制作出印刷用的印版。这就是所谓的激光照排。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型报纸和期刊都使用先进的印刷方法。例如,中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新闻和北京晚报都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印刷技术。
9、油漆——世界上第一种塑料:
中国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发明并使用了漆器。河南省安阳市1976年发掘的“富浩”墓(公元13世纪葬),她的彩绘棺椁为证。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中国古代,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是很有条理的,有私人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生产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里有一个彩绘木质酒杯。刻在玻璃上的铭文不仅表明玻璃制作于公元四年,而且还刻有参与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制酒杯显示了两千年前中国人对制造技术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也说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采用了现代工业生产流水线一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在漆中放几个蟹壳,漆就会保持液态,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和公元12世纪的施立都提到了蟹壳保存漆液的特殊作用。现代科学家证实,指甲壳中存在抑制某些酶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一种酶是使油漆变硬的酶。生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长期保持液态,使得中国的这一生化过程有了经久不衰的工业原型模型。
10,铜镜:
大约公元前12年,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还在5世纪发明了魔镜。英国晶体学家威廉·布雷格在1932年系统阐述了魔镜理论,比中国晚了约1500年。魔镜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东西之一。魔镜有什么好神奇的?在魔镜的反面,有一个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者两者都有。反射光线的一面是凸面,由抛光青铜制成,用作镜子。在大多数照明条件下,这种镜子看起来与其他普通镜子一样。然而,当镜子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时,它的反射面可以被“看穿”。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深色的墙上,人们就可以从投射在墙上的影像中看到镜子上的图案或文字。实心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让人感觉很神秘。这种现象使得中国人给魔镜起了个名字叫透明镜。青铜是不透明的,但实际上让人感觉是透明的。为什么?这个谜被中外学者讨论了几百年,中国科学家沈火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雷格爵士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威廉·布雷格爵士(Sir William Boulaygue)在1932年发现这一奥秘时曾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晰地出现。”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掌握金属表达精细结构之路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的人们就已经用伞了,那时候就已经用伞来表明身份了。伞骨由竹子或檀香制成,并覆盖有由树叶或羽毛制成的伞面。“雨伞”这个词在12世纪才出现在英语中。过去只有阳伞,但在1733世纪,巴黎人用防水油布做伞。1750年,英国人韩伟出国旅游后带伞回伦敦,引起轰动。1874年,雪儿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人霍克斯获得了弧形钢伞骨专利权。有了这个伞骨,伞就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们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学术界也有说伞是中国在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发明的。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早放风筝。据说中国人早在相信历史之前就能放风筝了。相传公元前4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制作了一只风筝,起飞三天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将军包围了宫殿,用风筝测量宫殿城墙和自己军队之间的距离。风筝可以用来往家里送砖头,或者在风筝的尾巴上系上钩子用来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风筝(钻石)由荷兰人引入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莱受到风筝的启发,发明了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船长”曾经用风筝拖着一艘折叠船横渡英吉利海峡。1901年,我再接再厉,用双箱风筝放飞,引起了英国陆军部的极大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机长”科迪在1913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死于空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翼”,让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具。比如罗格乐乐折叠飞翼,原本是为水星飞船舱内安全着陆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但这个折叠翼原来是今天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放风筝为飞机飞上天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在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发明了弩。主要用于战斗和狩猎。可以横拍,竖拍,骑射,很厉害。而欧洲的意大利在10世纪才使用弓,比中国晚了1200年。
15,古代机器人:
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东周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界,只要谈机器人,就一定要谈欧美日。然而,你可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古代机器人的人吗?中国制造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广泛。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会赚钱的机器人,会抓鱼的机器人,等等。
一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中国唐代的段安西说:西汉时,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茅盾围困。汉军陈平得知,莫多森的妻子阏氏指挥的士兵是该国最精锐、最具侵略性的队伍,但阏氏却嫉妒其他人。因此,陈平命令工匠制作一个精致的木制机器人。给木制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给它的脸涂上胭脂,显得更加帅气。然后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矮墙)上,启动机构(机器的启动部分),机器人就会优雅、优美、惹人喜爱地翩翩起舞。阏氏在城外把这一幕看得十分传神,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当成了真正的人类美女,怕她破城后宠坏了中原玛吉而冷落了自己,于是阏氏率兵弃城而去。和平之城化险为夷。
吹笙会唱歌的机器人。唐朝的机器人更加精致神奇。唐人在《朝野全集》中说:螺洲尹曾任县令(相当于“县令”),性格乖巧,喜饮酒。他雕刻了一个木制机器人,并给它穿上丝绸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做服务员。这位“女服务员”在适当饮酒时总是彬彬有礼。
赚钱的机器人。在唐代,中国杭州一位名叫杨五莲的工匠研制了一种类似和尚的机器人,它可以通过拿着一个青铜碗来学习和尚的施舍,并在碗满时自动将钱收走。它会向捐赠者鞠躬。杭州市民争先恐后地往这碗里投钱,看这场精彩的演出。它每天能为主人赚几千块钱,堪称心灵手巧,财运亨通。
一个会抓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也用于生产实践。据唐代龙州的王石说,一种类似水獭的机器人被研制出来了。它能沉在江河湖泊的水中,捉到鱼后,它的头会露出水面。为什么它能抓鱼?如果你把诱饵放进这个机器人的嘴里,并安装启动部件,它就可以用石头沉入水中。当鱼吃饵的时候,这个部分开始,石头从它的嘴里掉进水里。它嘴巴一闭,嘴里的鱼就跑不掉了,就从水里浮到水面上。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记》等书籍中,也记载了古代机器人在舞台上表演,手持灯光,具有盲目性。
16,枝培精准农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枝耕细作法。欧洲人直到1731才使用这项技术,比中国晚了约2400年。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发明了铁犁。欧洲人直到公元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约2300年。公元1050年,我国的人们还发明了犁镜,安装在犁上便于翻土,从而增加了农业产量。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民发明了拉牛犁。犁是早期人们开始耕种土地的农具。中国的人们从商朝开始就使用犁、木体犁和石犁。公元前500年,欧洲农民造了一种铁犁,有两个轮子,前面有犁片(即share)。战国时期,中国在木铧上放一个V字形的铁铧,俗称铁口犁。犁架更小更轻更灵活,深度可调,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在公元1700年,欧洲人开始使用先进的罗斯林犁、兰森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使用迪尔铜犁,其他大陆也开始使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上其他发明家的心血,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18,大调谐钟:
中国在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音钟。欧洲人直到公元1000年才有调钟,比中国晚了1600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发明了长明灯。灯芯是石棉;灯油是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自古以来,它也是商业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后来流传到世界各地,在12世纪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了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的很多人还在使用算盘,塑料算盘取代了木算盘和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有取代珠算的趋势,但珠算由于价格低廉,要在全世界完全被电子计算机取代,至少还需要十年。
21,地毯:
自公元前500年起,中国就使用地毯了。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首次使用织布机织成的地毯。今天的地毯是由人造纤维和羊毛织成的。
22、双作用活塞波纹管:
中国在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活塞风箱。西方直到16世纪才开始使用双作用活塞波纹管。比中国晚了2100年左右。
23、水碗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碗。
24、空缺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4世纪前就开始用空格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按照西方的传统,用“0”这个符号来代表零,这个符号是印度人在九世纪发明的。它出现在公元870年瓜莫尔的碑文中。然而,实际上“0”这个符号的出现要比这早得多。这个符号在公元683年出现在柬埔寨和苏门答腊的碑铭中,在公元686年出现在苏门答腊附近的邦加岛上。有专家认为,这些国家出现的“零”这个符号是从中国传下来的,他们又传给了印度。零很重要。如果我们忽视零,现代科技将会崩溃。当然,用空位表示零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是,我们并不是说使用“0”符号的绝对优先权属于我国,因为直到1247,“0”符号才首次出现在我国的印刷品上。虽然我们确定它至少在一个世纪以前被使用过,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表示零的符号最早是在何时何地在中国被使用的,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5、化学武器:
中国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初。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利用风箱释放炉中芥子燃烧的气体,渗透到被围困的敌军坑道中的记载。这比德国在一战中使用战壕芥子气早了2300年,中国人有以下几种化学武器:“粪弹”,这是毒气弹的雏形。“飞沙弹”就是把一管火药放在陶罐里,火药的成分是从有毒植物的生石灰、松香、乙醇中提取的。把这个武器从城墙上放下来,它会立刻爆炸,致命的毒药会散落一地。“催泪瓦斯”在公元二世纪的中国被人们使用。它产生的烟雾很快使人泪流满面。海纹油、川漆、海星之类的毒药会让敌人嘶哑。我们国家的一些毒药可以把敌人的肌肉腐蚀到露出骨头。火矛含有砷和一般的毒药。1540年,贝林古乔写的《烟火药剂》一书中说,火矛燃烧后,喷出“炽热的火焰,两三步之外,令人毛骨悚然”。在欧洲,砷在1580年之前并不是一个流行的东西,但在17世纪被水银烟雾球取代,是当时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之一。
26、马胸带变化: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发明了马具转换器。在此之前,公元8世纪西方换马的唯一方式是“颈前换马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因为皮带是绑在喉咙上的,也就是说一旦马用尽全力,就会立刻窒息而死。我国发明的马胸换带器克服了这一缺点。我国的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替换的遗迹。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和天然气照明。
28、铸铁:
公元前4世纪,中国发明了铸铁。
29、马肩马具:
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中国的人们发明了换鞍工具。这比欧洲出现胸带100年后出现的肩带替代早了1000年。中国人还发现,肩袖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换:绳子可以绑在肩袖上(领子两边,直接在车上)。正是这种形式的肩袖置换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30、硝石鉴定方法:
公元前3世纪以前,中国就发现了硝酸盐。这比西方早2000年。在发明火药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并获得它的三种成分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硝石。中世纪以前在西方是不为人知的,但在欧洲是缺乏的。中国资源丰富,可以从其他矿物中提纯。硝石的鉴定是基于颜色反应。硝石燃烧发出的紫色火焰可以证实钾的存在。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会用这种方法来鉴定硝石的存在。中国硝石的发现为后来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1.灵渠,世界上第一条同高的运河。
等高线运河建于公元13世纪的西方,比中国晚了约1600年。
32、三维地图:
中国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发明了三维地图。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记载了一幅绘制于公元前210年的秦始皇陵图。书上说:“以水银为百河海,灌输于机,上有天文,下有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说:秦始皇的墓地虽然没有开放,但可能已经被发现了。据说在墓门处发现了水银的痕迹。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就是上面三维地图上显示的水星。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的蓬莱仙山地图就出现在坛子和香炉上。这对以后三维地图绘制技巧的发展影响很大。公元32年,马援将军谈到了军事三维地图,山谷和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成的。此外,还出现了一幅木刻立体地形图,这是大科学家沈括在《谈孟茜》中描述的。1130黄裳还制作了木刻立体地图。这幅地图后来引起了哲学家朱的兴趣,他尽力收集木刻地形图进行研究。他本人有时用黏土,有时用木刻,制作三维地形图。还在小说《鹤林玉露》中描述了朱制作的一幅地形图:“(朱)试图用木头做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雕刻出凹凸不平的地貌。和睦给了它八块。有公母榫,可以折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是负面的。每次出门都是跟风,但都没有成功。”
三维地形图的制作很可能是从中国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1510年,保罗·多库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制了奥地利库夫斯坦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Ibe Batita(公元1304-1377)描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的三维地形图。没有比这更早的中国以外国家的三维地形图的记载。
33.吊桥:
李冰,中国人,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冠县修建安澜桥。这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竹索链桥。全长320米,八孔,整个结构没有金属材料。吊桥是用石板铺成的,方便人们行走。这种由竹子制成的电缆桥非常有效。整根电缆以竹子为内芯,外面用竹子外层切割下来的竹条(条子)包裹。编织是因为编织层缠绕内芯越紧,电缆的强度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系数。此外,中国人在公元1世纪发明了铁吊桥。这座桥可用于交通。1655来华的西方人马丁·马丁尼,曾描写过贵州一条河上的斜拉桥,并将其编入了那个时期著名的名著《中国新地图集》。西方第一座吊桥,即绞盘桥。它建于公元1741年,横跨英格兰的牙齿河。它只有电缆,但没有可供车辆通过的桥面。因为欧洲人在1809年建造了第一座汽车吊桥,中国人在这方面领先西方1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