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红色蜻蜓》音乐教案
“红色蜻蜓”教案设计是第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唱《红色蜻蜓》来感受歌曲的美丽和深情。
2.初学唱两部合唱《红色蜻蜓》的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听、辨、连、唱、吹。
1,听录音,辩论
方法:这里有五个旋律。老师弹四个,每个弹两次。请认真仔细地听。哪个旋律不放?然后伸出手指表明你的答案。
2.听听莲莲
方法:老师把两个旋律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四小节一线的旋律。让学生听哪两个旋律相连,用两只手的手指表示答案。
3.听和唱
方法:a .把你听到的两个旋律各唱一个,要求唱出正确的音调和节奏。
B.把两个旋律合成一首歌唱出来,需要连贯性。
说明:本环节以音乐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听、辩、唱的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歌曲低部的旋律,巩固读谱知识,培养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简介:,
二、学会唱歌(第二部分)
1,老师深情地唱了一首《红色蜻蜓》,并透露了话题。
2.请听歌曲《红色蜻蜓》的录音版本
听力要求:
A.歌曲的意境?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为什么?
3.显示乐谱
问题:这首歌有几个声部?什么是合唱?
解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歌唱的形式称为合唱。
4.听(录)歌曲“红色蜻蜓”
问题:二声部歌曲和一声部歌曲有什么区别?
说明: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回忆有趣童年故事的意境,并了解相关知识。
5.带着感情读第一段歌词。
6.学会低声唱第一段的歌词。
重点:音准、复调、气息、速度、力度等。
描述:最初学习低声唱歌。
7.复习歌曲第一声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让学生唱第一部分,老师唱第二部分。(交流演唱)
B.学生练习声部:
说明: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的声音和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三,教师总结
《红色蜻蜓》教案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回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能力目标:两种声音和谐地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力量标记。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当歌曲《红色蜻蜓》由两个声部演唱时,低音部学生的音准很难把握。
2.《红色蜻蜓》的歌词虽然通俗易懂,但却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歌词和音乐结合自然,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歌。教学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绵长、略弱,气息的控制自然随旋律起伏是这首歌的重点。
教学过程
首先,进口部分
引导学生复习所学日语歌曲的介绍。
第二,学歌
1.欣赏《红色蜻蜓》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学习第一个声音的乐谱。(红色蜻蜓第一声的例子)
1)老师弹钢琴,学生用钢琴轻声唱配乐。
2)老师让学生拍手唱乐谱。
3)老师提醒学生注意通风标志,每两栏换气一次。
4)分组唱乐谱。
学习歌词
1)老师弹钢琴,学生用钢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老师:提醒学生唱歌时注意乐谱上的通气标记,以便及时呼吸。
2)老师弹钢琴,学生用钢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老师弹钢琴,学生用钢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学习第二个声音的乐谱。(红色蜻蜓的第二个声音的例子)
1)老师弹钢琴,学生用钢琴唱低音音乐(注意提示学生拍手唱歌)。
2)老师提醒学生注意通风标志,每两栏换气一次。
3)分组唱乐谱。
5.合唱配乐。(《红色蜻蜓》宋学)
1)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乐配乐。
2)两个声部一起唱(轻声)。老师要提醒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音时,也要注意听其他的声音。
3)两组交换语音练习。
6.合唱歌词
1)在老师手风琴的伴奏下,两个声部唱了第一段歌词。教师要注意两部分的音准,让学生听不准的音,使两部分的音和谐。
2)在老师手风琴的伴奏下,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由两个声部演唱。
第三,歌曲的表现
1.注意气息的运用。
《红色蜻蜓》这首歌是四三拍,中速要稍微慢一点,两小节通风。因此,呼吸的使用是必需的。(四拍或三拍命令图标)
1)呼吸练习:深呼吸,慢慢呼气。
2)用微弱的声音,在两个小节中吸一口气,两个声部唱出第一段歌词。
3)用长呼吸,两小节一口气,唱一首合唱曲(三句歌词一起唱)。
注意节拍
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在演唱中,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强,弱,弱?节奏法则,如果严格遵循?强,弱,弱?一个节拍唱一首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读着歌词,仿佛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带着这种感觉唱着歌。
2)注意力的变化:随着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缓慢的,不能大起大落。
3.完整地唱这首歌。(由红色蜻蜓陪同)
手风琴伴奏下,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唱。
2)长呼吸。
3)注意力的变化。
第四,课堂总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就像从山涧流出的小溪,流向河流,奔向大海。乘着生命的风帆,愿夕阳中的红蜻蜓陪伴我们走过春天和四季。
《红色蜻蜓》教案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深情并唤起美好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2.你可以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充满自信和表情地演唱《红色蜻蜓》这首歌,感受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音乐,开阔视野。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感受音乐的意境,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老师:同学们,夏天来了。你有没有发现池塘周围有小昆虫,尤其是快下雨的时候?请学生说。
演奏中国新一代周嘉诚的《红色蜻蜓》——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1。简家成的表现好吗?表现大方吗?(学生回答)
2.你唱歌好听吗?你想学吗?(学生回答)
老师:我们以后会学这首歌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同名的日本民歌“红色蜻蜓”。我希望学生们学了之后,能想出一个像周嘉诚一样大方的表演。
新课程教学
1,第一次听歌,讲解介绍作品,需要学习什么心情。
《红色蜻蜓》由日本作曲家山田农创作,他用诗人三木陆丰的一首诗来回忆童年场景。歌曲3/4拍,宫廷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抒情曲调优美。我看到晚霞中的红蜻蜓,勾起了我快乐童年的回忆。
2.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对童年的感受和回忆来读歌词。
第四,与秦同唱
1,师模唱歌
2.教唱旋律
老师弹钢琴,学生跟着唱。
4.哪一句话你觉得自己没有掌握的很好?让我们一起唱歌。(老师教你唱歌)
注意到第三段了吗?竹竿尖上的红蜻蜓?正确唱出这两个节奏。?
5.我们用美妙而抒情的声音唱着歌,回忆着童年。
唱的好,这首歌我们基本都学过了,但是怎么才能唱的更好呢?请注意乐谱顶部的通风标志。
团体表演
全班一起唱歌
动词 (verb的缩写)外联活动
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抒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不及物动词摘要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音乐丰富多彩,国外也有很多优美的民歌。我希望学生们课后能更多地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播放《夕阳下的红色蜻蜓》这首歌,走出音乐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