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课,很着急。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天,但我的手越来越空。默默数着,八千多天从我身边悄悄溜走,像大海里针尖上的一滴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溪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停止了流汗,哭了。
去哪儿就去哪儿,来哪儿就来哪儿;去和来之间急什么?早上起来,两三个斜阳射进小屋。太阳有脚。它安静而轻柔地移动着,我茫然地跟着它。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我沉默的时候,我从我的眼前经过。我意识到它已经匆匆离去,当我伸手去捂它时,它又从被捂着的手旁经过。天黑的时候,我正躺在床上,它很快从我身边穿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当我睁开眼睛,再次看到太阳,这将是新的一天。我捂着脸叹了口气,但新的一天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中闪现。
在我飞走的日子里,在千家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只有流浪,只有奔波;八千多天的匆匆里,除了流浪,还剩下什么?过去的日子像轻烟,被微风吹散;如雾,被楚阳融化;我留下什么痕迹?我有没有留下像游丝一样的痕迹?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一眨眼就要赤裸裸的回去?但不可能是平的。为什么你这次要白跑一趟?
你很聪明,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扩展数据:
《匆匆》是现代杰出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特点:一、结构精巧,层次分明,承袭自然,自始至终呼应;二、文字优美隽永,简洁凝练;第三,场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柳树、桃花还是太阳,都融入了“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的感叹,处处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
朱自清(1898 165438+10月22日-1948 8月12)生于光绪年间,原名华子,名秋实,字沛贤。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扬州,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的祖父朱泽宇,本名于,因继承朱家而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担任审判官10余年。我爸爸的名字叫洪钧,他的字是小坡。他娶了周,是个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从海州到邵伯镇,属扬州府。两年后,全家迁居扬州城,定居扬州。朱自清的妻子名叫陈竹隐。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912进入小学高一。因为三代人都定居扬州,毕业于当时扬州的江苏八中,在扬州当老师,所以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退潮。当时“五四”知识分子忙于救国,追求进步。他们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但并没有停止追求进步;他们很苦恼,很犹豫,但冷静沉思之后,还是继续追赶人生的道路。朱自清对五四退潮的现实感到失望,但作者又不甘心在犹豫中沉沦。朱自清站在“中和”的立场上,执着地探索和追求。作者认为:“人生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刻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刻在连续的时间中都有其相当的位置。”(朱自清《致俞平伯的信》)朱自清靠春色激发内心,用想象放飞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