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更何况是孩子或者大人,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介绍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老师问学生们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动画片。学生们可能有不同的爱好。老师让学生对喜欢的电影做一个初步的统计,然后做一个统计图或者表格。或者调查同学身高体重等。这些素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老师应该启发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比如,我们也可以展示一张“某商场全年销售的衬衫和羽绒服统计表”,分别列出衣服的销售情况和月份,但不注明是哪种衣服,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销售情况,我们可以谈谈两种衣服的销售情况是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哪个季节那些衣服的销售最火爆。很多同学会贸然回答问题,与现实生活无关,很可能被抹杀。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得出夏季是旺季,冬季是淡季的结论。羽绒服正好相反!以至于很容易判断出出事的那种衣服!
第三,加强分类比较能力的训练。
分类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数据分析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标准或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分类、比较和整合,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形成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的整体,从而获得结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比如在讲授“百分数”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对百分数的含义、性质、运算、应用进行分类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是一个特殊的分数。这样,把百分比知识纳入分数知识体系,让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从“粗放”走向“集中”,学习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第四,注重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综合是学生对数据分析概念的两个方面。它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能力。分析与综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要素以及新旧知识的关系。通过综合,我们对数学知识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比如,在教授20以内的数的计算时,教师要让学生先知道每个数的分解和构成;在讲授“分数乘法”时,将知识分成“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在逐一分析求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找出异同,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解题教学中,也要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广泛的应用题的结构,对应用题进行分类,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