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十分钟教案
幼儿园大班十分钟社会活动1教案设计意图;
进入“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后,我们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小学。到了小学,孩子们特别兴奋。他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对小学的建筑、花卉、食堂、图书馆都很感兴趣。当我们来到教学楼时,孩子们趴在窗户上看着他们的兄弟姐妹上课。过了一会儿,铃声响了,孩子们和他们的兄弟姐妹玩得更开心了。
活动目标:
1,课后十分钟了解自己需要或者可以做什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最初学会按时间记笔记。
3.进一步激发身为小学生的正面感受。
活动准备:
1,有课后参观小学的早期经验。
2、孩子自带书包,若干小学生用品。
3.与小学相关的课件
4.自制大课程
5.十分钟形式的下课
活动流程:
一,对话导入
1.上周我们参观小学时,我的兄弟姐妹们正在上课。他们是怎么上课的?
2.让我们看看孩子们是不是对的。(展示课件)
3.他们坐得多直,听得多仔细。兄弟姐妹从早到晚都是连续上课吗?
第二,观看课件,交流讨论
1,你看小学生下课十分钟做了什么?
2.孩子们讨论和交流。
3.边看课件边交流
好的方面:上厕所,卷铅笔,整理书包,换书,同学间提问,玩游戏,跳绳。
坏的一面:1,你推我玩。2.做你的作业。
4.这些行为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在课后十分钟内完成?什么是不正确的,不应该在课后十分钟内完成?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错的?(边看课件边讨论原因)
比如为什么下课要卷铅笔?
总结:(1)铅笔有时候上课用来写字。如果课后不准备一些学习用品,万一老师让我们写,速度就跟不上了。
(2)你推我打是不安全的,会伤到自己,也会伤到别人。
5.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姐姐在收拾书包,换书。你猜她怎么知道下节课要吃什么?(看时间表)
6.然后今天,老师会测试你对你的课程的看法。
今天是星期几?上周五早上我们正在上第二节课。课后要准备什么班级用品?
如果我们现在正在上周二上午的第三节课,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准备哪节课呢?
第三,模拟上课十分钟,录音。
1.看到弟弟妹妹成为小学生后还能做那么多事,要不要当小学生?
2.然后课后老师给你十分钟。看一看,自己想一想。你需要做什么?(实际操作)
3.十分钟内你做了什么?你为什么做这些事?
4.老师看到有的孩子十分钟做了很多事情,我都记不住。你愿意把你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告诉老师吗?
第四,儿童交流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十分钟教案2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课后适合做什么10分钟。
2.模拟小学生课后活动10分钟,尽量合理安排课间休息10分钟。
3.能够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在众人面前大胆说话的习惯,学习普通话。
活动准备:课后参观过小学的早期体验;孩子们自带书包和一些小学的学习用品;书籍、象棋、玩具和钟表。
活动流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间我们可以休息几分钟?
2、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了2格,就是10分钟。
二、课后10分钟做什么?
1.课后10分钟可以做什么?
2.我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哪些事必须做好?(儿童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老师根据孩子们的讨论总结:
(1)一定要做,比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节课的教材。
(2)可以选择去做,比如看书,下棋,聊天,去操场散步。
4.儿歌小结
第三,模拟小学生课后活动
1,模拟上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根据上课铃准时回到座位上。
第四,沟通
1,老师检查孩子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一下你在课间10分钟做了什么,并说明这样安排的原因。
总结:10课间时间非常有限。一定要做好下节课的准备,有必要的休息,这样10分钟才有意义。
活动反映: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并不熟悉,所以老师们在进行幼老衔接教育时,特意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活动中,老师讲了孩子们的参观经历,避免说教。这种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孩子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通过视频片段引导孩子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看完后,老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和条件,鼓励孩子交流讨论,然后与小学生互动,及时总结。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主动问“你为什么要上十分钟的课?”如何安排十分钟的休息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的办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持人。邀请小学生“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更愿意接受和模仿,所以活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