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混合操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加减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数的加减运算。
过程和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和计算中,他们能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使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能正确写出离型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形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在于正确进行离型计算,掌握离型计算的书写格式。
第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尺子等。
第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
随着小精灵明确的带我们去了动物公园,我们看到了一群小动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配方。这种情况会导致:
16+9+8=32-10-6=25+20-10=48-8+17=
首先,指派学生先讨论应该统计什么,然后再讨论应该统计什么。最后,让学生做计算,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识
课件展示第47页示例1:
上午阅览室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来了38人。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
1.观察图片,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下午阅览室有多少人?)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制定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情况:方法一:分步计算,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公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决方案,初步感知(课堂报告交流:每种方法的每一步是什么?老师板书)
5.对比总结算法:(全班讨论)
规定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只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加减运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谈谈解算的写作格式53-24+38。老师会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讲解计算方法。注意:等号应该上下对齐。
(2)整理问题:写作要注意什么?谁能充分解释这道题是怎么算出来的?
(3)巩固实践,加深新知。
1.探索示例1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既然知道了“这一天91人来到阅览室”和“中午走了24人”,怎么问“下午阅览室有多少人?”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交流。列出综合公式:53+38-24,实现加减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互换的合理性。
2.改正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原因。
3.书中练习: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计算班级交流,强调非平衡计算的书写格式。
(4)总结作业
师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作业:课后继续问今天的算法能解决的问题。
五、黑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