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顾名思义就是有效,高效,有效。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需要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效益就是产出和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有这样一些想法:
第一,深入学习课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倡导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首先要学习和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来回走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选择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本身对课文理解不透彻,不理解写作意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不明确,甚至背道而驰,依靠课文就很难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老师不先研究课文,而是先从网上找相关教案,盲目模仿、跟随别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老师在编写教案时把“教师用书”视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课文很少大声朗读,教材内容上课不清楚。“以昏为明”,那么自然不可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其实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这样做:我们每钻研一篇新课文,总要通读一遍,给每一个自然段落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看不懂的单词,对这些单词做一个“预设”的理解方法,或查字典解释,或用同义词、反义词对比,或结合现实生活或结合语境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就把它标在一边。对于需要查字典才能理解的单词,先查字典,把意思写在一边。要想摆脱阅读障碍,首先要大声朗读或默读几遍课文,找到一些难以把握或难以理解的句子,及时做好标记,备课时写进教案,课堂上给予指导。另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也要在教材中标注文章的结构分析,并在段落末尾的空白处写出每一段的意思。理解关键词含义的前提要写在一边,供课堂上参考和表达。在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就可以打开电脑收集资料,开始写教案,几乎一气呵成。
学习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定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用最好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一些“无用功”,但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自觉地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都有一颗渴望学习、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个‘火药’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点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诀。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开始吸引兴趣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开始时引入趣味,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除了设置疑点,还有其他吸引兴趣的方式,比如谜语、悬疑、故事、小品等。一堂课的开始如此重要,就像在一场战役中选择突破口,辉煌的战果就从这里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开头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竞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比赛中非常积极,即使是后进生也不甘示弱。教生词时,让学生比较谁识别快,记得牢,谁的单词多;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较,谁读得有感情,谁理解得深;总结课文时,比较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个别学生作为竞争者,也可以是团体作为竞争者,等等。
刻意创新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厌旧是人的同理心,好奇心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讨厌老师教同样的东西。每次语文课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划分,归纳中心,写作特点总结等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异。一位老教育家说过:你必须在每堂课上创造新的东西――即使只是新的词汇。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不断把灿烂的知识新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尽可能多,生动活泼。讲、读、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有创新就会兴奋。只有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才能使学习过程本身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境界,就像步入一个开满鲜花、处处飘香的花园,仿佛品尝到了醇香的美酒,沉醉其中。这种学习的境界可以让学习者拥有无穷的乐趣。老师要尽力让每一节课都“新”。讲一个剧,演一个剧,没问题;说诗不妨开个读书会;你不妨在阅读模型时播放一段录音...这种新方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的效果也相当明显。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享受学习,上课积极主动,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提问;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和研究,尝试解决困难问题,并积极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是分数,而是扎扎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第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知的行为实践不是被迫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的主动性更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更大,这预示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创设情景,给学生一个积极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提问。学会思考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这样成为一名科学家的。”可以说,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都有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更加注重启发和提问,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研究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仅手懒,脑子也懒。他们有点问题就想问问题,总想依赖别人。学生看到题目难,没琢磨好就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励他们,学生仔细分析后可能会想出来。如果鼓励还不够,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主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给他们思维方法。学,学,学,问。好题也要有一定的方法,需要培养。好问题不等于瞎提问。要问问题,首先要问自己,多问自己问题,多问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对不对,取决于自己的思考和认同。把别人的回答和自己原来的想法做比较,思考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从而找出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别人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会学习,才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只有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其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无论是退缩困难,还是依靠老师讲解,还是自觉寻找伙伴共同解决,都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合作学习”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老师所做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中,学生要发言,听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做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合作学习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很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后,大部分都能解决问题。只要学生同桌交流思想,老师就可以一点点补充,节省了很多时间,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检查。教师要加入群体,以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题型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出错。多思考一个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等等。在学生自主解决的基础上,再组织小组讨论、鉴定、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不断提高。作为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群体的互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同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找别人,互相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因为优势原理被学生理解了,出现了可喜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写下了资优生的名字;学习好的同学写差生的名字,都是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例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和其他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超越其他群体。比如同样的问题,要看哪个群体先解决。解决方案很多,找到了最佳方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3,互改作业,重新理解。以前作业批改都是老师布置,学生参与不够。群里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会有关于差异的红脸争论。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锻炼判断能力,提高理解水平,使课堂学习更加充实完善。当然,更有价值的是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批改和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的话。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的指导,逐步提高批改的要求。
第四,发挥评价的鼓励、引导和调节功能,让学生有动力、有方向、有方法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为主,尽量以鼓励性的评语和正面的引导为主。其实每个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渴望改变,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感。为什么不尝试多种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呢?
一、在口语评价上可以机智多变,灵活采用激励性言语评价、引导性言语评价、理性言语评价、幽默言语评价等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和积累,让评价术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刻给学生新鲜的评价或因时、因景、因文而异的有趣的评价术语,让学生百听不厌,学而不厌。其次,可以把口头语言的评价和肢体语言的评价结合起来,深情的摸头,亲切的握手,亲切的拥抱,真诚的鼓掌,伸出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美,这样就传播了一种情感,沟通了一种情感。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对学生真诚的赞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得体。再次,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具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比如一张书签、一片枫叶、一粒种子、一幅书法作品、同样的教具,点燃学生的希望和期待。此外,语文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以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材料”,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档案,“用最具代表性的事实评价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积极评价的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评价的内容要广泛,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延伸到非智力因素。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引导,给予多角度、创造性的阅读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高深学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