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
屯昌小学王海珍:素质教育要求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积极全面的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提问是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关键词:营造氛围教学法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是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这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将学生视为被动,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维过程去学习,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求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积极全面的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提问是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认识。一、给学生营造提问氛围1,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前提,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抑郁感和焦虑感,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心理环境中。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也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当学生感到舒服时,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质疑。教师要发挥与学生平等的作用,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用爱心和耐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和角色距离,建立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2.允许学生质疑“错误”。允许学生质疑“错误”,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老师的好问题只是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善待问题”为学生质疑提供了可能。要通过语言鼓励、手势肯定、眼神默许等方式,充分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提问行为。如果一个人经历一次成功的快感,他的勇气会加倍,无数的追求会被激起。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害怕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去质疑。3.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想问。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时候,他们还没有想好或者完全想好问题,但是老师说了。可见,不是学生不想提问,不想提难题,而是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参与提问和提难题的面不广,学生失去了提问和提难题的机会。有些老师经常只是说:“你有什么问题吗?”几秒钟后,当他们看到没有学生举手提问时,就立刻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提问。有的老师甚至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质疑和释疑,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机会和权力。久而久之,学生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每节课设置提问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在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尤其是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一定不要急于去解决另一个问题,而是要给学生留下反思和进一步质疑已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自觉学习、积极思考的最佳学习状态。第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提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是前提,学习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喜欢问,应该会问。要让学生认识到不问就学不到东西,会问是他们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耐心启发和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提问水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1,质疑主体。比如展示“尺度”题目后,老师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你会问什么数学问题?”等等。2.质疑关键词。当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定律、性质、定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时,要抓住“平均分”来引导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平均分?如果不把树枝分均匀?.....3.动手操作中的提问。例如,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用课本上两个相同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只剪拼一个梯形能否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问题解决后的质疑。当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问自己:这是最好的方法吗?有不同的方法吗?.....5.现实生活中的质疑。比如,学生学习“比较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知道比较的后一项不能为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场球类比赛,记分牌上的比分可以写成3: 0?6.存在认知冲突时的质疑。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与旧知识的冲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种冲突来提问。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新旧知识的衔接,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法律法规的归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在概念的形成、算术的推演、解题思路的分析、动手操作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变换视角,或从正面,或从背面,或从侧面。同时,我们的老师应该教学生说话。一开始,学生问的问题有时是不着边际的;有时候就几个字;有时候很幼稚。老师应该在关键时刻助一臂之力。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不厌其烦地劝说。使学生在道路上循序渐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巧妙、准确、有创造性、有思考价值的提问目的。还需要学生明确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一定要勤奋,有思想,有独到之处;仔细观察,善于比较。三、培养习惯让学生“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1,引起怀疑: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地引起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比如教完“梯形面积”,很多学生受限于课本的推导方法,不思创新。老师的疑惑:有没有和课本不一样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将梯形分解成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也有同学将梯形分解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和创造。2.引导质疑:所谓引导质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比如在讲授完“比较的基本性质”之后,老师引出问题:学习了比较的基本性质之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个学生马上举手:我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数不变的性质。另一个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商不变性的本质》里没有“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这一项,而是“同时扩大或缩小同一个倍数”?另一个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提问兴趣极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拨开疑云,扫清障碍,化障碍为障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掌握比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很好地、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增长知识,增长能力。3.树立典型,以“点”面俱到:教师要抓住典型,树立榜样,教师可以开展“最佳提问”、“最佳提问者”等活动。利用榜样的感召力,在学生中形成质疑、学习、帮助、超越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从被动质疑逐渐转变为自动质疑,进而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