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文解字》的思考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相信大家都积累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什么不写读后感呢?也许你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以下是我看完《说文解字》后为你整理的一篇范文(一般文章3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0月29日,爸爸给我带来了一本很大的书,里面讲了很多汉字的起源。我对许多汉字的介绍感到惊讶。以“我”字为例。书上说这个词的本义,本来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其实是杀人的武器!真的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后来通过后面的介绍文字,我渐渐明白了。原来进入战国后,这种杀人武器就被淘汰了。汉唐以后,他被广泛用作第一人称代词,逐渐取代了“于”、“于”、“无”等旧的第一人称代词。

正如序言所说:“这些,乍一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就会顿悟。”我也有同感。每当我直接告诉你意思的时候,你都会忍不住被吓一跳。但是,每当文末的介绍文字让你理清思路,重新思考时,总会觉得豁然开朗。在我看来,相当于《新华字典》的完整版。字典告诉你一个单词的意思,它告诉你更深一层的意思——单词的来源。不读,不能遨游古文章;不读,不能完全理解汉字;不读,得不到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不读它,你就无法理解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代文本背后的故事。

《说文解字》让人明白了汉字的道理。这就像一个老人想把自己一生的故事都讲给孙子和曾孙听。我们应该满足这样一个“老人”,让他把所有与一个小小的汉字联系在一起的庞大故事传递给我们。这就是知识的奥秘。

读完《说文解字》,我打开《说文解字》,其序后有一段孙星衍文字:“唐虞五经三代毁于秦,然存于《说文》,而《说文》不工,故不知六艺;六艺不通,唐瑜古文三代不能认,五经不能解。”透过孙序可以看出《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

但要想深入全面地解读《说文解字》,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远远落后,所以我仔细阅读了它的顺序,反复思考,也有了一点收获。在叙述我的收入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陈述一下许慎的生活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他本人的学识。

《说文解字》序曰:“人多者,皆与孔古文不符,史称荒谬。”俗儒玩弄其所学,掩其所欲听,不见其所学之通,不见其所言之规,怪旧术而擅野言,以其所知为密,研究洞中圣人之微旨。”“其误解不言而喻,岂不自相矛盾!" .一方面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今文古文之争”,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许慎写这篇文章的原因。”金文经”是指当时盛行的隶书所写的古籍,“古文经”是指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籍。当时,“对荆说的话解释了经典之间的友谊”。他们推测了词的来源和结构,把“龙”字说成“马头人”,“斗”字说成“持十人”。丁伟还用文字解释法规,把“向人要钱”形容为“停句”。针对这些“野言”,许慎以“古文经学派”的身份出现,对这些“妙言”进行了批判,捍卫了古文经学的学术地位,并提供了相关依据。

如果许慎只是简单地加入两派之争,他的理论未必能说服大众。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学的是经学,但是他学的是现代经学,中年经学大师贾逵学的是古代经学。这样他既懂古今经典,又懂现代经典,这让他对现代经典的批判显得有力而有说服力。

在当时,它是许慎找到的反对经学派的利器,因为对文字进行逐一解释,可以起到六经中的偏激作用,达到否定文字起源和结构推测的目的。对于今天来说,《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经典的训诂巨著,它阐明了文字的形式和意义,对今天训诂学的发展和实际运作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六书”作了清晰完整的定义,同时列举了一些例子,如“一曰指物”。指物者能见而知,观而见义,‘上’和‘下’也是如此。第二,象形文字。象形字,画为物,随体而行,‘日’与‘月’也?" .他的“六字”说是他对构词法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从字形分析造部首方法的主要依据。”住在分开的部分,而不是不同的厕所”可以说是他想出的分类排列方法:相同的部分聚在一起,不同的部分分组。不同部首之间有形态上的联系。如“一、一、秀、三、王”,即由“一”相连,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延伸。这种排列方式的应用,使得书中框架的各个部分都严密有序,这是前所未有的。全书540册,共9353字,形意清晰,无疑是一部文字学和训诂学的杰作。

《说文解字序》中还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学习要以“信证”“不知如何盖”。

读到《今叙事篆结合古篆博采众长》时,不禁心生敬佩。至于大小,我信一个,有证据”和“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盖不住。”他的每一个字的解释都需要证据,无论大小,不知道就悬。今天有多少人能贯彻这种严谨的态度?

钱钟书曾说:“学问是永远真诚的人的事业。”也就是说,为了学习,我们必须摆脱名利,永远保持真诚。只有淡泊智明,才能宁静致远,才能善学。

但现在一些自称是知识的名著,充斥着花言巧语、空话连篇、废话连篇;有的言不由衷,以顺应形势为名,往往违心甚至谄媚;别人“借鉴”了很多别人的名著,把段落“优化组合”成段落,却没有自己的原创思想?这样做是追名逐利的思想和商业投机的作风对学术的侵蚀。但就作者而言,他们缺乏的不仅仅是治学的素养,更是知识分子的品格,这是真学者、真学者应该鄙视的!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板凳要凉十年,文章不能空”,强调的是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急功近利。在《说文解字序》中,我更能理解这一点。当时的许慎试图做到“信实有据”。也许有许多因素导致他这样做。比如他看儒家经典学派,缺乏“信证”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今天的人要感受到自己在做什么,要有一颗诚实而敬畏的心去学习。

一本《说文解字》可以统一近万个字,其中形声字近八千个,而这些形声字中的谐音偏旁就有一千多个。文字的物理结构有助于我们通过文字的形状来考察其本义,即文字产生时所代表的意义,然后通过本义来理解引申的意义。从而达到以简控繁,更好的把握词义的效果。同时,许慎在解释词义时引用了大量先秦典籍中的材料。他还“博采众长”,引用了大量经学大师的言论和一些方言俚语。这些资料现在都不全或者丢失了。因此,《说文解字》对于研究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就前言而言,我只能窥见其内容,无法详细甚至粗略地谈及全书的结构和价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致了解了许慎写《说文解字》的用意,意识到其价值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进一步感受到真正的学者是如何学习的,这是跳出《说文解字》本身,淡化它。

看完《说文解字》,因为教了很多年低水平的语文课,我花了更多的时间研究如何教孩子读书。前段时间去书店买了《说文解字》这本书,仔细阅读。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研究词源的文字学专著。它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杰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大词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的是《说文解字》。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用一本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个文化框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多研究。

据统计,大约有10万个汉字* * *,浩如烟海。不可能全面分析。因此,线装书编委会编撰的《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300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第一章“最令人惊奇的汉字”,分析了100多个本义与今义完全不同的典型汉字;第二章是“最‘中国’的汉字。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分析,系统阐释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阴阳、五行、八卦、枝叶、生肖、五常等概念。第三章分析了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如“生”、“老”、“病”、“死”。对每个单词的分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节主要阐述了该词的读音和基本含义。

第二节是“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追溯汉字的根源。这一节让我知道了许多汉字的词源,以及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伟大成就中的惊人智慧,知道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了解词的词源,有助于我们探究每个词的演变,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节是“字形演变”。这一节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文琪”、“龟甲”或“龟甲兽骨”,是中国的一种古文字。因为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在龟甲骨上书写,而龟甲骨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是圆的,书写也不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很大,但线条细而均匀。截至目前,* * *已发现4500余字的甲骨文约654.38+0.5万片,已成功阅读约654.38+0.5万片,其中主要符号约300个。汉字是按照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写在青铜器上,所以也叫“钟鼎文”,起源于商代晚期,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到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文笔厚重,弯笔多,硬块多。

《小篆》是中国第一次系统规范汉字的书写。正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统一丈量的“文以类同,车以同轨”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废除了六国文字中各种与秦国不同的字形,省略和删除了秦国固有的篆书字形,吸收了民间文字中的一些简化字和通俗字加以规范,形成了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它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为楷书奠定了基础。隶书通过去繁就简,字体变圆变方,笔画改为直。将“连笔”改为“断笔”,由线改为笔画,书写更方便。风格也趋于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第四节是“词义转换”。这一节让我明白了很多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更多地了解了汉字的构词规则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解读每个字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用传统文化分析汉字的结构,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