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
1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围绕着教材和教师展开的,而不是学生。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性教学而不是研究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和语言有时会出现不同步,想得好但说得不好。老师不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说话上。只要要求学生明白算术就算完成了任务也能计算,学生就能学会分析和解决应用题,但要盯着几个抽象的应用题练习推理。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较低水平时,才会表现出要边做边说。只有有话可说,才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思维和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在课堂上为了营造教学氛围,往往是一个人讲,大家听,使得数学特有的细致抽象的逻辑思维被人为的外化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甚至说出为什么1+2等于3,有点难。在教学中,不当的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教案完全是老师安排的,老师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没有学生多想。学生总是处于一种空白的被动接受状态,比如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老师不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反,让学生准备好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在学习三步计算法的应用题时,学生在回答新问题时,根本不需要考虑解法,只需要努力计算。有时候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方法很普遍,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老师会精心制作相关的教具和学习资料,准备引导学生探究每一个口诀。然而,当老师刚贴出第一张图,宣布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时,有同学小声说:“老师,我已经知道了!”"过了一会儿,更多的学生也跟着说:"我已经知道了!”然后背诵:“15得5,2510...“这时候,有些老师往往会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问几个问题,比如:你觉得怎么样?你为什么这么想?把学生拉到老师脑子里,让他们理解,假装不理解。对于这样的做法,似乎老师的“机智”是从老师的动员上体现出来的,但要注意的是,老师并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前思考和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并不匹配。显然老师对学习情况的分析不到位,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在小学数学课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我也能从容应对。比如教“年、月、日”时,教材从一个理解量较大的时间单位开始。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知道1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所以在教学前,我认真和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发现问题。
2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化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今天的数学课,
“生活的味道”越来越浓,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道”,需要让孩子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生活场景。我们常说数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包括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数学的抽象过程和数学符号的转化,包括定量计算、逻辑推导、经验归纳和空间联想。所以“生活化”要和“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的情境也要有选择性、现实性、有意义、有挑战性,带有浓厚的“数学味”,同时避免幼稚的倾向。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结合课本上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一个“小超市”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拿出文具、日用品、水果、小玩具等,并标上价格。将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商品买卖的模拟活动。让其中一个做店员,其他学生做顾客。“顾客”要准备好所选商品的价格,交给“店员”。如果给的钱数是错的,其他学生应该指出为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学生应该实现角色互换。后来,我拿出一个铅笔盒,对学生们说:“它的标价是8元5角。请问,你打算如何支付这个铅笔盒?有多少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巩固了元、角、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3如何正确评价学生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我经常在教学中使用,效果很明显。有时候课堂评价语言单一老套,左边一句“你很棒”,右边一句“你很棒”。学生听了肯定会觉得无聊。所以我的评论经常变,比如:干得好,你真是个精灵之类的。而且我经常给学生买“奖品”,比如:我会选择一些不同图案的小贴纸,买一些不同文字的小印章。这些小学生每次都想从我这里得到不同的评价或“奖品”,所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和阅读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教师要不断发扬创新精神,这样教学才会进步,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学生才会喜欢数学。同时,我经常阅读和思考,这使我勇敢并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进行严格的反省。我不仅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探索补救之道,而且善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提取精华以供借鉴,为理论突破打下坚实基础。我愿以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为人生目标,将我人生的波澜融入祖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4如何评价活动越多越好?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解决问题等实践和思维活动。很多老师把这句话当成“数学教学就是活动教学”,甚至很多教会认为课堂上的活动越多越好。有时老师安排的活动是非数学活动,有的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过于饱和,过于活泼,从而把数学活动引向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其实,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教师不能简化和模型化数学活动的设计。很难想象一个跳舞的人如何有效地进行细致的数学思考。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
总之,虽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困惑,但我相信,只要老师能多为学生思考,多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一定会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