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状况
先来看一些有趣的事情:华裔美式幽默/你是哪种亚裔?不确定提问者想要什么样的回答,就说说我的生活和朋友吧。
关于身份
如果有人问,我会回答我是亚裔,如果我一直问,我会回答我是中国人。
很少有人会回答“美籍华人”。很少有人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很奇怪。
很少有人会回答“美国出生的中国”,但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人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我。
我和我的朋友认为我们是亚裔美国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就有不同的种族分类:美国白人、美国黑人、西班牙裔、亚裔和印度裔。而且所有涉及种族的证件都要求填写“亚洲人”而不是“中国人”。大多数亚裔社区组织也是这样命名的,比如全美亚裔职业协会。名字中特别包含中国人的组织通常是为那些在中国长大的人设立的。
和很多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美思华。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心灵的时差困惑,身在曹操,身在汉。在美国,当身边同龄的中国人用中文打架时,我总觉得自己在他们的世界里很失落,很格格不入。而当我真正回国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因为文化差异而苦恼。
总之,做一个美籍华人不难,简单不简单。如果你足够敏锐,可以在中美身份之间自由切换,但也有可能你在这两种身份中……迷茫。
关于教育
公立中小学
如你所料,我学到的大部分都是关于美国的。我会唱星条旗,而不是中国。我了解美国和欧洲的历史,不了解中国。我的数学一直很“棒”,因为我在小学四年级教乘法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从那以后,我就是数学尖子生。
在小学,几乎所有的作业都包含一些故事,比如
苏希去银行存硬币。她有15枚硬币,总共是2.25美元。她的硬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此外,我们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如
写出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描述他/她的贡献。
或者
调查你认识的人,在表格中画出他们的生日。
或者
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科学道理?
偶尔会有一些测试和背诵,但一般一天不超过五题。总之,作业每天要花半个小时左右。
初中作业也是这种形式,但是题目会比较复杂,小组合作也比较多,一天写作业大概要一个小时。
高中的时候,我考上了磁铁学校(注1),所以我的经历和一般学生有点不一样。我普通高中的同学一天1-2小时的作业,而我是2-3小时的作业加2小时的阅读。上课以讨论为主,需要在家里查阅讨论题目的资料。
例如
讨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英国经济的评论。
本文探讨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天气描写的内涵。
讨论工业化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我们在课堂上互相提问,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因为老师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我们研究推理所能给出的最佳答案,这一切都很费力。不仅比死记硬背难,而且更全面。
课后,我也
参加戏剧表演
加入男生的行列
我学校的文学杂志
领导本地机器人团队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一个典型的美籍华人校长的故事,但我这样做是因为它很有趣。我本来可以放学后直接回家,做两三个小时的作业,打打游戏,就可以结束一天的工作。我的父母也希望我停止课外活动,休息一下。但是我认为我从课外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比课堂上学到的走得更远。
关于中文
我几乎所有的亚裔朋友都上过中文学校。中国的学校和普通学校不一样。他们通常由当地社区组织,在周六或周日有几个小时的课程。
虽然发音不是很标准(时/斯、昌/苍不太清楚),但我的朋友大多会说基础汉语。这些足以让他们和家里的爷爷奶奶交流了(简单的表达比如“把这个放那”“我吃过了”)。有些稍微好一点的朋友在家里会说粤语或者上海话,但是普通话还是不太好。通常,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说中文,他们用英语回答。后来,他们的父母有时会改用英语继续对话。一些朋友试着在家经常说中文。我有两个能看中文书的朋友。
当我五岁的时候,我的父母把我送回中国和我的祖父母住了一年。当时学了拼音和一些基础单词(还有美国小学达到五年级水平的数学)。那一年对我的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报了一所中文学校。能够阅读拼音真的让我与众不同,因为我可以。
使用汉语词典
阅读简单的语音文章
正确阅读词汇
我在中文学校的优异表现促使我继续学习中文。在高中,我把汉语作为我的第二外语来学习。我开始在家里说中文,很开心的问父母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我上大学时,去过中国一年。中美大学差异太多,这里就不细说了。等到你有相关问题的时候。)
关于经济
小时候家里很穷。当时父亲还在读博,母亲没有拿到工作签证。我们所有的家具和我的玩具都是别人捐的,或者是在院子里低价买的。在学校,因为家里收入接近贫困线,所以可以享受免费餐。
那些年,我们搬了16次家,其中一次甚至穿越了大半个美国,因为父亲追求更好的工作。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中上阶层:我和父母都有高薪,我们用房贷买房,我们可以买到大部分想要的生活用品,却买不到杂志上的奢侈品。
总之,这是一个平稳缓慢的经济增长,不像中国经济那样迅猛。
20年前我家最穷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质量比国内的朋友好很多。比如我们有一辆丰田卡罗拉,可以在沃尔玛购物(同时,第一次走进沃尔玛的中国人都惊呆了)。
现在,我们没有那些朋友有钱。例如,我父母的朋友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国外的大学(其中许多人去了美国)。作为国际学生,他们必须支付极高的学费,并在旅游和购物上花费大量金钱。相反,因为我们州的学生学费低,有机会拿到奖学金,所以我选择了读州立大学。除此之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工作了三年。
我大多数朋友的家庭都是中上阶层。我们的父母是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研究所、教授;他们也让自己的孩子从事类似的职业。但我们还年轻,职业生涯可能变化很快。我的一个朋友辞掉了一份不错的金融咨询工作,加入了即兴喜剧。
我们有些人觉得父母历尽艰辛才给我们机会接受这么好的教育。如果只是做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拿一份令人羡慕的薪水,那就是浪费他们的牺牲。我们应该努力进入美国更高的社会阶层,以配得上他们。
关于社交
浏览我的脸书朋友会发现他们中大约一半是亚裔美国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不是中国人,但这不是我的选择,因为我的学校几乎没有中国学生。我的大多数朋友是犹太人,其余的是非裔美国人和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美国人。
我高中的时候,我的大学预科(注3)和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注4)都有很多华裔学生。虽然他们不和我的非亚洲朋友出去,但我第一次有了一群中国朋友。这两类朋友都在美国长大,看同样的节目,听同样的音乐。虽然旁观者可能觉得他们看起来很不一样,但我并没有这种感觉。
关于家庭
双亲
我从来没有和父母谈过他们的文化认同,只能推测。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们在哪个州。
我父母现在是美国公民。事实上,他们甚至把名字改成了美国名字。但他们在家说中文,看中文节目(我妈喜欢看《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做中国菜(我爸至今做不出像样的三明治)。
他们的朋友都来自中国。几年前,当另外三个中国家庭和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时,我的父母非常高兴。夏天,他们每天晚上出去散步聊天。奥运会上,他们每项赛事都为中国加油(我一般都是为中美加油)。他们还会抱怨美国对中国的尖锐政治立场。
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很好地适应了美国。他们的大部分同事都不是中国人,但相处得很好。我父亲参加了最近两届总统选举的投票,并为此感到自豪(我母亲懒得排队投票)。
我认为他们不会搬回中国。20年后,我的家乡成了回忆。每次回国,父母总是显得很无助,不得不依靠亲戚的帮助。他们不再知道家乡的街道和公交路线,也不知道那里的地铁系统,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最常见的用品和活动的名称。
他们试图像普通中国居民一样融入当地环境,但很快就放弃了。例如,当他们坐上出租车时,他们会有意识地系好安全带。而且他们也不习惯生活在一些在美国不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便利条件下,比如无限热水、中央空调、公共无线网络、干净的公厕等等。
他们非常想念中国,这意味着与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团聚,但他们很快就感到宽慰,并开车回到我们自己的家。所以我觉得他们左右为难。他们总是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同时他们也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高兴。
关系
我和父母的关系非常亲密,爷爷奶奶也是。我的爷爷奶奶也把我养大,所以他们就像我的第二个父母。父母在对待爷爷奶奶方面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也努力做一个孝顺的孙子。虽然我现在住在工作单位附近的公寓里,但我还是会和父母一起过周末,这在美国人中很少见。
我和美国的表亲也很亲近。但这是因为我们都是美国人。
我和我在中国的表亲比我想象的更疏远。小时候在中国的一年帮助我和他们建立了联系,我也把他们当成了亲密的家人。但其实我们很少说话。
语言障碍很大。我很难用中文讲述有趣的事实,我的表弟也很少懂英语。更何况还有12小时的时差,打个电话都难。邮件?嗯(表示踌躇等)...让我先努力学习中文。
想多了解一下他们的动态。一些科技产品,比如微信,有助于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就是这样,一个二十多岁的华裔美国人的简短但可能带有偏见的故事。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要描述一件对我来说很平常,但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极不寻常的事情。另外,我只能说说我和我的朋友。我们是第二代美籍华人。但是我们的经历将与第五次、第六次...n代美籍华人。另外,这些只是我的经历。如果你发现美籍华人和我不一样,请相信你看到的。毕竟全世界的人都不一样。
一些笔记
注1。磁铁学校(此术语始于美国1965,是一所公立学校,以特殊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吸引各种背景的学生,希望能为各种族的融合做出贡献);
注2。庭院甩卖(也称为车库甩卖、门廊甩卖或移动甩卖)是美国一种独特的商品销售方式。业主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在院子、车库或玄关出售);
注3。AP(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是指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提供的大学课程,在高中阶段教授。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完成课程后参加AP考试,取得一定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
注4。IB(国际文凭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两年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