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用工具中识别杠杆。
2.了解一些关于杠杆的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可以拉杠杆臂。
3.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利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2)教具:水泵模型、剪纸用的小铡草机、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用具:杠杆和支架,钩码,尺子和线。
(3)教学过程
第一,新课程的引入
由学生阅读教材第13章的前言,引出本章的学习内容。
老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器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
学生朗读本节开头大问号后的段落。并参考图13,23,图13,24,图13,25,可见杠杆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巧妙的应用。引出杠杆部分。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的机械、杠杆
第二,实施新课
1.杠杆是什么?
问题:如何用硬棍子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头?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结合课本图13,
2 A或展示一张预先画好的小黑板来解释。给出杠杆的定义。
老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性。杠杆是直的和弯曲的。
观察演示:打气筒的手柄,切纸的铡草机,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的哪个硬杆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
"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棍子,如果能在力的作用下绕一个固定点转动,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相关术语
(1)在讲什么是杠杆时的撬棍和石头的板图基础上,老师一边讲后面的术语,一边在图中规范标注了三个点,两个力,两个臂。在黑板上写出名词及其定义。
黑板上写着:“2。名词和术语:"
支点:杠杆(撬棍)旋转所围绕的点,标有字母o。
功率: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输出的示意图,标有字母F1或f。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输出示意图,标有字母F2或F阻力。注意:力和阻力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力臂:支点到力量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标注(介绍力的作用线概念。)
老师讲解力臂的画法: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用直角三角形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画一条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表示哪条线段是力臂,写字母L1或Lmove。力臂通常用虚线画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标有字母L2或L阻力。
(2)以课本图13,2C,水泵的手柄为例(展示小黑板,两个力臂暂不画),结合水泵手柄的模型演示,一名学生在板画上画出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规格来画。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教师的巡回指导。
(3)评论。有缺点就改正。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老师: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今天研究的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平衡。
(2)实验目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课文,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并检查实验设备。
(4)问题:第1步,为什么要调整杠杆两端的螺母来平衡水平位置的杠杆?第二步,为什么要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并调整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请学生回答:只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从支点到动力(阻力)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能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问题:实验设备中一个钩子代码的质量是多少?它受重力影响有多少牛?
请学生回答。
问题:教科书中记录实验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单位是什么?
让学生回答牛和厘米。老师指出,表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单位是牛厘米,通常用牛米表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不要求读取估算值。)
(5)学生实验,实验值记录在教材表中。实验结束后,收拾设备。
(6)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分几组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数学表达式。
黑板上写着:“3。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面公式的含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比如用水泵抽水,作用在泵的手柄上的力是150 N,如果动力臂是60 cm,阻力臂是5 cm,也就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动力是阻力的1/4。可以看出,泵的手柄阻力为600 N。
第三,总结重点知识
(1)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画出节后练习3中各杠杆的力臂和阻力臂。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各个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力量和阻力。四个学生分别画出自己的动力臂和阻力臂,老师巡回指导,最后做点评。
各杠杆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作业:这节课后练习1,2,3。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第二章)#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认知杠杆;
(2)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查询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对进一步理解物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用的。
学习方法和指导
力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我们可以有深刻的体会。比如课本上的图12.4-5,可以把右边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让测力计往不同方向使劲拉。为了平衡杠杆,看看力是否相同。想想吧。为什么?
合规性自检
1,如图12.4-1,就是用木棍撬石头。这种棒槌的特点是:①棒槌不易;②在力F的作用下可以绕轴旋转..我们可以称它为棍子。
2.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从O点画一条MN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的长度就是力F..
直线MN就是力f。
3、下列物体不能视为杠杆的是()
a、筷子b、扑克c、剪刀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三个不同方向的力分别施加到杠杆上
A点可以平衡图12.4-2所示的杠杆,所以力最小。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省力杠杆,比如:另一类是,比如;第三种是等臂杠杆,比如。把鱼竿、跷跷板、开瓶器填在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12.4-3所示,轻木棒AB可视为杠杆,重物在C点吊起,在B点用绳子拉动,杠杆的支点为点。请在图中标出功率F1和电阻F2,并画出它们的臂L1和L2。如果操纵杆处于静止状态,方程式:F1L1=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挂一根直铁丝,使铁丝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然后将棉线右侧的铁丝对折。电线在水平位置还能保持平衡吗?照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2)猜测可能的原因有:
(3)猜测的依据是:
8.用剪纸剪刀剪下厚厚的一叠纸。用剪刀尖剪好还是剪中间剪好?试一试,和同学聊聊。原因是什么?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提高能力
9.在探索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要注意先把杠杆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对你有益?为什么?
10,在探索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在杠杆两端使用了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如果你不想要这两个坚果,请设计一个装置,使其具有与坚果相同的功能,画出设计草图,并添加必要的文字说明。
11.在探索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三个钩码可以用两个钩码平衡。如图12.4-4,小红认为杠杆的平衡不能只看力和阻力,还可能与力作用的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如下: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完后指出了她的不足,小红却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会有问题?为了说服小红,老师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小红这才明白。
你能告诉我老师做了什么吗?
(2)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她的平衡条件方程两边各改一个字,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想她是怎么改的。
12,可以用一个叫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个同学的体重吗?
所需辅助设备:
应用物理知识:
激发你如此有创造力的源泉:
13如图12.4-5,一个质地均匀的圆柱形枪管重400N,直径1m。如果要把它推到20cm高的山脊上,可以把枪管看成杠杆,它的支点就是O点就是重心。如果要用最小的力把它推到门槛,如何使力,在图上画出来,计算出最小的力应该是多少?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第三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懂杠杠,会画杠杠五行。
2.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索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对进一步理解物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用的。
二,教学中的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的突破口是先了解杠杆,抽象杠杆的定义,在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营造探究的氛围,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第三,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问答等。
第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想你们都用过哪些机械?或者你见过别人用什么机器?
学生想到很多人常用的机器,说明学生平时注重观察。学生们提到的机器有些更复杂,有些更简单。比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螺丝刀都是简单的机器,而播种机、缝纫机都是复杂的机器。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几种简单的机器。
同学们把钳子、锤子、瓶盖螺丝刀放在你的课桌上,尽量分开使用。你会发现什么?
(每组学生单独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电线,有的用锤子把木板上的钉子提起来,有的用瓶盖螺丝刀把瓶盖提起来,还有三组用钳子把电线分别弯成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大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第四篇)#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高三毕业和入学考试的时间屈指可数。针对所有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力,实现美好理想。在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好“厚书变薄,薄书变厚”综合能力的提高,争取毕业和升学考试取得好成绩。
教学目标:在去年基础上持平。
一、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复习。
2.分四轮复习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机电。力学的重点是压力、浮力、杠杆和机械效率。而且问题是综合性的,和之前学过的“力的平衡”的知识密切相关。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他们的综合题是电考的难点。学生总是不能理解绘制等效电路图的问题,从而导致错误。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学的计算和光学作图是常见的考点。特别是光学制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三、具体的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夯实双基。
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正确理解,并通过小测验结合书中的习题和例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让知识与学生一起一天天清晰起来。
2、点连线,展开截面。
根据“从课本到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中把知识点纵横贯通,形成知识主线,再把知识主线相互交织,形成体系,用精选习题增强知识。
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光学四个板块,全面梳理知识。通过公式、推理、简单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升。
通过四步复习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绘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些同学通过这一轮复习,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与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开阔视野,看到更多种类的题型,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决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第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修养。
加强对学困生的知识补救,减少对升学的影响。
特别是对挑剔的学生,加强辅导,在情感上和教学中与他们沟通,让学生从内心改变目前的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
提升资优学生的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优异的成绩。
更加关注中学生,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体。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让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有一个愉快的精神状态,处于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教案(第五章)#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二班135人,其中一班65人,二班70人。通过对前期期末统考成绩和班级情况的总体评价,各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多,两级分化较为突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这本教材由教育部直接牵头,课程标准课题组反复讨论。在使用该教材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倡导物理新课程理念中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的生活、科技、社会的教学,不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教学,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11—17。
第四,教育改革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动词 (verb的缩写)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开动脑筋,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意识。
b、让学生养成评价自己作品的好习惯。
C.在探究活动中注重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良好品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模型而不是复制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等科学的联系。
A.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密切而广泛,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当地实际,在学生常见的例子中取得进步,尽量使用图片、投影、视频、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阅读理解,收集资料,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东西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