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培养:小学数学作业题
第一章语言交际的基本技能
1,请谈谈讲述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尽量谈谈讲述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话题。
答:讲述和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信息,快速搭建了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课本、学习工具、标本、挂图、音响、互联网等“冰冷”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使课堂教学情境化、感染力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教学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情感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述和教学可以使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同时更直接,让学生少走弯路。讲述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正确地理解教材。讲述和教学融入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情感,是教师心中真善美的表现。
讲述和教学时要注意的话题:
(1)合理选择讲述和授课的时间。
(2)精心组织叙述和教学的内容。
(3)适当调整语速和语调,增强讲述和教学的吸引力。
2.提问和质疑的作用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和质疑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回答:(1)提问的作用:提问是突出教师组织引导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师生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中诞生新的思想,这是课堂上最闪亮的火花;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2)提问的作用:提问可以防止学生对问题作出“对错”的肤浅回答;提问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分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话题;还可以挖掘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的提问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仍有不足之处:课堂提问不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多回答,忽视学困生。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和问题被忽略,有时候不问就问。对于题目的设计,有时脱离学生实际,有时过于重复。
第二章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习工具和教具的使用有什么作用?使用中需要注意哪些话题?
答:使用学习工具和教具的作用: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为学生创设操纵情境,加强利用学校工具进行动手操纵,既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化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创造公平及时的操作性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会使他们的学习愉快、轻松、高效。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合作,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认真倾听、总结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团结、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合作操纵学习工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人对事物的熟悉首先是知觉熟悉,知觉熟悉主要是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感知形成的。恰当使用学习工具可以反映具体生动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熟悉,提高感性效果,为理解和运用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利用教具或学习工具,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成功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理解知识的障碍,为课堂教学增添情趣。
(4)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现代教学论非常夸张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研究小学新教学体系时,都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三大关键能力之一。让学生画、操作、演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使用学习工具和教具时应注意的主题:
(1)在使用学习工具和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充满启发性的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条件,是促进思维提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使用教具和学习工具进行探究时,一定要手和文字相结合,没有语言的简单操控,很难实现从直觉到抽象的过渡。
(2)学习工具和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观察和思考,回到具体的操作中进行检验。具体和抽象概括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抽象概括失去了事物的一般特征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去,对抽象概括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从而发挥教具和学习工具的最大能量,全面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3)学习工具和教具的使用要实用,适合观察,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4.教学中使用图片、音像教具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答:虽然图片、音像教具可以辅助课堂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使用不当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教学应用中图片、音频、视频的误区。
①过于追求画面的“外在美”。有些图片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要简单,操作方便,要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追求教具的内在功能,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
②只重视图片、音像教具的使用,忽视传统教具的使用。即使上完一节课,黑板上也没有一个字。
(3)机器播放的课文的朗读和录音是相当标准的,但不能等同于老师的动情朗读和亲切话语。如果能通过板书、口授等传统媒体讲解清楚,就没有必要使用过多的图片、音像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应用的失误。过于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传统教学资源。我们知道从来没有一种独特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如此。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有很多种,如教材、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最好的资源,过于注重物质资源而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一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时,只给学生提供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web资源,把大量的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没有经过公平有效的筛选和整合,使学生获得的全部知识没有层次和体系,偏离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重视演示现象和传授知识,而忽视揭示过程和培养能力。在使用多种教具辅助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的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出现更有意义,因为我们可以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更真实的“情景”来实现“意义建构”,改善认知环境,注重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索、熟悉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工具。
第三章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
5.设计教室要注意哪些话题?
答案:(1)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不排除根据实际活动情况临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2)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启发性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创设的情境应符合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学习。
(3)处理好预设与本质的关系。教师在备课时,要多维度预设自己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预设解决方案。如果这个题目出现,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并正确处理其过程。通过讨论和修正,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过程,从而解决题目,甚至老师可以诱导这个题目的出现,引起学生的思考。但如果这类题目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障碍,就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发展。也就是说,在设计一个教室的时候,眼睛里要有教材,心里要有学生,这样才能巧妙地处理好预设与自然的关系。
(4)是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设计课堂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围绕课文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探索话题。为了使学生的探究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设探究任务。在设计教室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设计、指导、支持和促进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极其重要。
6.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还有哪些问题?
答: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关键是优秀的课堂导入,它适应于找到激发学生动机的最佳途径。
如:(1)推陈出新,用学生的知识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和想法走向无知。
(2)制造悬念,激发好奇心。
(3)渲染氛围,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活动,将学生带到特定的环境中。
(4)提问难,难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5)可视化演示,通过可视化教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6)引经据典,引用古语典故,唤起学生联想。
(7)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存在的问题:
(1)篡夺了主持人的角色,占用时间太多。
(2)脱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
(3)内容不当,偏离了这节课的重点,导语和结尾呼应不好。
第四章学生学习指导的基本技能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话题意识?
答:(1)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2)创设话题情景,引导学生提问。
(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提出好问题。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激励、导向、维护和调节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定位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设定学习目标。语文教学中保持目标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规范可以支配一个人的行为,强化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不断进取,以饱满的情绪努力探索。
第五章教学评价的基本技能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它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熟悉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这种认识,他们可以及时纠正、赶上和调整教学。批改作业是新课程下评价学生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督促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熟练程度,锻炼思维的必要手段。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对作业的批改,熟悉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合理布置作业,有效批改作业,使其在巩固和延伸知识、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更加有效,是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掌握的又一重要技能。传统的作业设计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把握机会,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增加每次活动的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用词,既符合他们好奇心强、爱动脑、思维生动的特点,又能培养语文技能。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不是“演讲”。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丰富多彩、多样开放的实用语文作业,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接收学生作业的反馈,发现和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是学生互相批改的方法。比如课堂上的生词和短语的听写,一般采用学生之间互相批改的方法。学生讲完后,老师指定学生互相批改。批改后,老师清点作业。二是课堂批改作业的方法。对于复习课,有基础题,中级题,有一定思考度的题。这些题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及时反馈答案,在课堂上批改的方式进行批改。如果老师一直在讲,对资优生的思维没有帮助,学困生也不会有进步。对于学生来说,采用这种方法既能让他们及时认识是非,又能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对于老师来说,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第三,小组批改作业。在作文教学中,有时可以采用分组互改的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两桌,每四人一组,每组互相批改,并向老师汇报批改情况。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自己作业中的题目,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和辨别能力。第四,师生* * *批作业。使用这种方法,需要重点关注几个学生典型的错题作业。老师提前把学生的作业放到投影上,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批改。通过这种* * *评价,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辩论,真正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和批改的方法,同时大大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和作业再次批改的正确率。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的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是鼓励修正。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时,或者当他们在特殊困难面前能够毫不退缩地照常完成作业时,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提高评价水平,鼓励他们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协商纠错。有些作业可以分组批改,当面了解具体情况,和他们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或者学生的思想问题,或者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表扬学生创造性的解题方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介绍思路或方法,鼓励大家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三是延迟修正。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都不一样,要答应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二评或暂不评级。这种“延迟判断”弱化了评价的筛选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种是面对面矫正。这种批改学生作业的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师生关系和谐。
(3)评改。一、点评引导,思考纠错。当学生因为粗心而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时,可以用评语来引导学生自己复习和检查,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答案。如果学生出现理解错误,可以批为“仔细审题,想清楚意思,再解题,好吗?”根据评语,学生可以很快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鼓励评论,增强信心。“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夸大学生过去和现在的对比,通过评价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自己的进步。”基础差的同学写答案前一部分的时候,要鼓励“你能行的,再想一想就能想出来!”此外,诸如“真聪明,这么有创意,在课堂上大胆说出你的想法会更好”等语言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还可以让他们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三是评论,拓宽思路。利用评语进行适当的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四是促进评论,形成习惯。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书写和格式,这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要及时用适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学生容易接受和改正,比如“你很聪明,如果你的字写得更好就更好了”!
总之,批改形式的灵活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答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尊、自信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批改中学到乐在其中。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作用是什么?
答:(1)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绩。
(2)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成长记录袋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的成功与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艰辛与快乐。
(4)成长记录袋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让每个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第六章资源开发的基本技能
11.试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a: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进步。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智力发展。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良好的生长点。
(5)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出发点必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教学。
(3)必须是“实”与“活”同高,不能流于形式。
(4)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去。
(5)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6)不要超越学生的能力,偏离教学目标。自然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公平”和“有效性”为基础,以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为基础,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无序与有序的统一。
(7)贴近学生生活体验,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体验语文的价值,不要违背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技能
12.你认为课例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高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以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为导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课例研究为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指导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活动的主人。
13.课例学习要注意哪些话题?
答: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实施者观念的偏差、理解的偏颇和操作的不当,目前的研究存在着盲目模仿、主题泛化、对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把握不准等种种弊端。
(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基础,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在研究课案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研究操纵程序,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2)学习课例时,要注意克服题目泛化现象。很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无效的主要原因是主题“大”而“空”。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针对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为全体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有了具体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的差距,锁定目标,开展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缩小差距。第二,课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素质或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不是单纯的提高教学效果或提高学习成绩。
(4)深入了解学生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第一,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理念和行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查研究和自始至终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绩效。第二,教师的研究过程必须遵循“学生如何学习”的思想,即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教师应该如何教”,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注意克服浮躁心理,推进研究。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在小策略的层面上发现题目的某些症状或总结一两个成果,而应保持新的、有价值的题目的持续状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