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知识点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涉及两个部分:一方面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第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应试教育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或控制者,而新课改的教师观主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才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课程之间的关系来看,传统的教师观体现在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改变过去的习惯?教材?为了什么?用课本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师观将教师视为教师和知识载体,而新课程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研究学生,更新教学方法,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性的改进和提升。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基于社区的开放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和社区生活都在朝着终身教育的要求迈进?整合?,老师要?走出去?校园?走进去?社会和社区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和长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二,教师行为的改变
1.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欣赏。
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尤其是后进生,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要欣赏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人无完人,要懂得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尤其是学生有进步和改正的地方。最好能及时指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
2.在教学的处理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达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晓、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效果。老师是在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学习,但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把自己当成教育过程的主体。
3.教师善待自己,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也能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反思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积极联系和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使各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更多关于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天津教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