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对小学生的社会教育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大部分生活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中,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多渠道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交往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
1.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外,还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增加一些结合现实生活的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对社会交往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交往对其成长发展的特殊意义,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使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和谐统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宽容豁达、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改变独生子女傲慢、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
3.对有害羞、自卑、恐惧等心理特征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问候,及时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同时,为他们创造锻炼机会,加强训练,培养他们活泼、自信、善于交际的性格。?注重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窄,阅历有限,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和交际能力。有的人缺乏自信,害怕挫折,不善于沟通;有的性格内向,难以表达;有的任性,交际不文明,“一切以我为中心”,难以与人合作。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与老师、家长、同学等社会人员的正常交往过程中,逐步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注意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的社交能力。?
1.引导学生互相打招呼,做到礼貌待人,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
2.培养学生学会介绍自己或他人。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如在班级小组中介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介绍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特长;组织主持人比赛,引导学生清晰地介绍活动的组织、过程和最终结果;向父母或其他人介绍你的学校、班级以及你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要有条理,要详细。?
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说话是一门艺术,听人说话是一门学问。引导学生明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这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辩论、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倾听他人的发言,不打断他人的发言,不重复他人发言的要点。?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反驳别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论证时,学会有序、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对方提出不同意见时,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不攻击对方。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可以通过辩论赛、课堂教学师生互定价、学生互评等活动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