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例”课件[三]

六年级小学数学“比例”课件一

教学目标:

1.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可以根据正比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量是否成正比。

3.结合丰富的例子来理解正比。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例子,理解正比。

2.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可以判断两个相关量是否成正比。

教学难点:

我们可以根据正比的含义来判断两个相关量是否成正比。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预习

预览19-21页面内容

1.填写书中的所有表格。

2.理解粉色方框中单词的含义,理解两个量成正比的关系。

3.有不懂的用笔标注,上课等问答。

第二,展示和交流

活动1:感受情境中两个相关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1)情景1:

1.观察图表,分别填写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的变化。请根据你的观察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2.填表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吗,面积和边长有关系吗?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规则是一样的吗?

告诉我你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之比必须为4。正方形的面积与一边的长度之比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模式。

(2)情景二:

1,某车速度90 km/h,该车行驶时间和距离如下:

2.请完整填写下表。

3.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距离与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样的。

(3)情景三:

1.有些人买苹果。他们购买的苹果的质量和他们应该支付的金额如下。

2.完整地填写表格。

3.从表格中发现了哪些规律?

应付金额与质量(即单价)的比率是相同的。

4.说说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距离是随时间变化的,变化过程中距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应付的钱数随着购买的苹果质量的不同而不同,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率在变化的过程中是相同的。

5、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行进的距离也增加,距离与时间之比(速度)不变。然后我们说距离和时间成正比。

(2)买苹果应付的钱数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和思考成正比的量有什么特点?

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相同的。

(4)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吗?面积和边长呢?为什么?

教师总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周长与边长之比为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

也请试着说。

(2)虽然正方形的面积随边长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可变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

2.小明和他父亲的年龄变化如下:

小明的年龄/年份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年份3233

(1)完整填写表格。

(2)父子年龄成正比吗?为什么?

(3)爸爸年龄=小明年龄+26。虽然小明的年龄增加,父亲的年龄也增加,但是小明的年龄和父亲的年龄之比是随时间变化的,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

和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感受并总结老师总结中的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课件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构建成正比意义的过程,找出生活中成正比的例子,通过具体问题正确判断成正比。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试图抽象概括正比例量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思维过程的有序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愿意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展示苹果,梨和橘子的图片。问:一般叫什么?

2.展示:根据第一个问题填空

(1)时间:3小时20分钟,2小时45分钟

(2)总价:5元() ()

(3) (): 6公斤800克3吨350克。

填完后问: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你能说出另一个量及其对应的数字吗?

第二,学习新课

(A)相关数量

实验中,老师在弹簧秤上打了个勾,问:

(1)两个变化量是什么?(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

指出弹簧的长度随钩码数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称为相关量。

追问:你知道现在关联量是多少吗?能举个例子吗?

(二)学习与数量成正比

1.显示19页上的表格。

观察图像,填写表格并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两个关联的量是什么?

(2)正方形的周长是如何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面积如何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

(4)它们的变化方式相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报告

2,第20页,问题2

3.正比的意义

(1)例1和例2有什么相似之处?(两个相关量,比例一定)

老师指出:这两个量是成正比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关系。

问:你现在知道什么是比例量了吗?自由发言是指学生回答阅读课本。

教师板书关系:y/x=k(一定)

(2)那么,要看什么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呢?

三、巩固提高:19页。

第四,全班总结

六年级小学数学“正比”课件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正比表示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实践,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初渗透作用的理念。

重点和难点:

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或者形象的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教学第46页。

老师出示表格(见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点。(参见本书)

老师:你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如果铅笔的数量是七支,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画出这个对应点。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你还能问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

①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穿过原点的直线。

(2)利用正比例图像,不用计算,直接从一个量的值中求出另一个量的对应值。

第二,实践教学

1,基础练习。

(1)投影显示课本第49页问题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是否为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老师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解释为什么成正比。a .电量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 .电费和用电量的比例总是相等的。

老师和学生* * *一样的修改。

(2)投影演示:一列火车行驶90公里1小时,180公里2小时,270公里3小时,360公里4小时,450公里5小时,540公里6小时,630公里7小时,720公里……8小时...

①显示下表并填写表格。

火车的时间和距离。

2填写表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的教导:随着时间的变化,距离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说时间和距离是两个相关的量。(板书:两个相关量)

老师: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指出两个对应数的比值是固定的,数学上叫确定性。

⑤用公式表达它们的关系:距离÷时间=速度(一定)。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比例量。让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二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老师抽查。请不同的学生回答(1)问题。做第二题的时候,要让学生多交流。(3)汇报小问题时,问你是怎么估算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算的思维过程。

(3)解答教材第49页第四题:①用投影的方式展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分组探究。a .画一幅图,并按名称报告图像特征。b .组织学生互相交谈和交流。

提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相关量,然后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确定。

第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的正比关系,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哪个量没有变化?

(2)距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算,你4小时开了多少公里?

(4)7小时开多少公里?

课程总结:

师:判断两个相关量成正比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你从这一课中得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的练习。

黑板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穿过原点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