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科学家是谁?
中国古代五大科学家
1,张衡(公元78-139),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下村)人。张衡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漏风天球仪,第一个检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了。张衡* * *著有32部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其中天文著作包括《灵宪》、《灵宪图》。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几千年来令人钦佩。”
2.沈括(1033-1097)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科学贡献涵盖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孟茜笔谈》全面总结了中国宋代以前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数学上,他发明了“间隙积”和“收敛”,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数列的公式早了500多年,“收敛”为中国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地磁偏角存在,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的“首次发现”早了400年。李约瑟教授称沈括为中国整个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称赞他的书《孟茜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3.郭守敬(1231—1316)顺德邢台人。元代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简易仪器、高计、直立式仪器等近20种天文仪器。,相继制造出来,许多仪器的设计科学,使用准确,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观测精度大大提高,对元明时期的天文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守敬领导了全国性的天文调查。郭守敬根据观测结果,于1280年3月制定了准确精密的新历法“计时历”。这种新历法将一年设定为365.2425天,仅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实际时间短26秒。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一个陨石坑和太阳系中一颗国际编号为2012的小行星。
4.徐光启(1562-1633)被赋予“胡璇石闻丁”的前缀。上海(今上海)徐家汇人,明末著名科学家。他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他一生都在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和农学。他是较早接触和容纳西方文化的人,他的著作如《农政全书》被翻译成《崇祯历书》、《几何原本》等,可谓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5.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中国是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和诗人。他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天工吴凯》* *共三卷,包括奈(粮食作物的种植)、精(粮食加工)、盐(制盐)、甘(制糖)、膏(榨油)、乃服(蚕桑纺织)、(印染)、五金、冶炼、铸造。这本书讨论了几乎所有工业和农业部门的技术,反映了当时中国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百科全书”。
五位现代科学家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是梁启超的长子。65438-0924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和美术学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设计了联合国大楼,并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他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并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史的教育和研究。曾参与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等。他写的英文版《影像中国建筑史》获得了“美国最佳出版物”的称号。
2.钱学森(1911——)是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在现代力学创始人卡门的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65438-0955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系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理事,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65438年至0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科技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3.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这个词有点意思。早年入团。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1920回国。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研究。
4.邓稼先,1924,安徽怀宁县人。1950年8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邓稼先婉拒了导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随后的八年里,他研究了中国的核理论。1964 10,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最终由他签字确定设计方案。他还带领研究人员在测试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取样,以确认效果。他和于敏等人一起研究氢弹。根据“邓禹计划”,氢弹终于造出来了,并在原子弹爆炸后两年零八个月试爆成功。相比法国的8年,美国的7年,苏联的4年,这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邓稼先于同年7月29日去世。
5.钱三强,1913,浙江绍兴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钱三强致力于原子能事业的开拓。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依靠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总技术官和总设计师。他全力培养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就像居里夫妇培养自己一样。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核专家,创造了世界上该领域最快的发展速度。后来,人们不仅称赞钱三强很好地协调运用了各种复杂的科技领域和人才,还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所是一个“充满忠诚”的科技大本营。晚年,钱三强健康日渐衰退,仍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核事业不仅要用于军事,还要用于民用。1992年病逝,享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国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钱三强由515g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这位领军科学家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