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从文的信息

沈从文14岁高中毕业参军,15岁随部队出征。他当过上士,后来以秘书的名义随军队在城里当过屠夫和税务员。看到世界的黑暗产生厌恶。接触新文学后,1923去了北京,但未能进入大学。尴尬之下,他开始用“休·云韵”这个笔名写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开始用小说建构自己的“湘西世界”,完成了《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代表作。散文集《祥兴三际》。他以“乡下人”的主观视角审视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了近代文明在入华过程中的丑恶。这一与新文学大师们相悖的概念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达范围。沈从文一生创作的文集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数量最多的。早期的小说有《橘子》、《雨后及其他》、《女巫的爱》等。基本的主题已经看到了,但是城市和农村两条线索还是不清晰,两性关系描写浅薄,文学的纯粹性也差。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作品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舟》、《虎仔》、《黑色微型故事》、《月下风光》、《八匹马》、《茹蕊集》、《文学小说选编》、《新与旧》、《家庭主妇集》。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乡土文学之父”。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又完成了他的《湘西》、《乡村生活形态的美》、《批判结构的合成》等一系列与其对照的城市生活形态,并提出了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即立足自然,回归自然。“湘西”这种“美好健康自然,但又不违背人性的生命形式”所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正是他所有创作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年出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历时15年。湖南周先生的《武陵珍宝》一书也记载了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并指出了沈从文晚年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战国铜镜研究》一书中,沈从文的《铜镜史》指出:“战国铜镜以造型规范、纹饰精美著称,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从幼儿期走向成熟期,楚镜就是其中之一。首次发现于淮河流域,通常称为‘淮镜’。解放后七年,因为长沙战国楚墓出土了这么多类似的镜子,我们才知道这是楚国的产物,称之为‘楚镜’更为正确。从现实材料分析,虽然铜镜的发明可能并非起源于楚国,但楚国的铸镜工人无疑为提高生产技术、丰富镜饰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年表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家庭。他学名岳焕,本名茂林,字崇文。1917参加湘西郭靖联军第二军第一游击支队,驻郴州(沅陵)。1918在老家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迁徙到湘川黔边区和沅水流域,后正式参军。1922,被五四运动吸引,去了北京,却没能升学。他在郁达夫和徐志摩的鼓励下自学写作。1923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中文班,但未被录取。在北大旁听的。1924年开始在早报副刊发表作品,后在《现在评论》和《小说月报》发表。北京到上海1928。和胡也频、丁玲一起组织《红与黑》杂志和出版社。从65438到0929,她去了吴淞的中国公学,并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这一时期的作品集有《鸭子》、《酒店》和《其他》等。1930后去青岛大学任教。抗战前出版了《石舟》、《虎娃》、《月下小景》、《八匹马》等20多部作品集。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品,护送丁玲父子回湖南。1931至1933,任青岛大学文学院讲师;1933年9月9日,她嫁给了张兆和。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1938年春,他去了昆明,继续和杨振声一起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165438+10月,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1948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严厉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向文物研究转移。1949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1950因不堪政治压力自杀,被解救。1960发表《龙凤艺术》等文章。1969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工作。1978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张兆和夫人去美国探亲并讲学。1981年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历时15年。1983患脑血栓住院。1984病重。抢救后更是说话行动不便。1988,10年5月的下午,他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坎坷的一生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从1917到1922,游荡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至1928在北京以写作为生;从1928到1930,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并向中国公学校长胡适推荐了这个年轻人,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并主编《大公报》、《伊势日报》等文学副刊。青岛大学讲师1931至1933;1934至1939,主编北京市中小学国家语文教材;1939至1947,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从1947到1949;1950至1978,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1978至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湘西》、《沈从文自传》等文学作品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其作品被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入大学教材,并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纹样》、《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尤其是代表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儿童趣味故事1915、沈从文从一所私立学校进入凤凰县第二初级中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为沈从文生性活泼爱玩,经常逃学上街看木偶戏,所以书包藏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还把书包放在土地庙里,看了一天戏。看完戏,别的孩子已经放学回家了,他回土地庙拿书包,却发现书包不见了。这时候他就急了,但转念一想,书包没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刚走到校园里的一棵楠木树下,就遇到了他的班主任毛老师。毛老师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楠木树下,大声问沈从文昨天去哪里了。沈从文知道瞒不了,干脆回了一句:“我去看戏了。”毛老师见沈从文逃学如此嚣张,便严厉批评:“勤奋有功,戏剧无用,树喜欢长大,你却喜欢在树下,做个矮子太不争气了!”跪了大概半个小时,毛老师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柔的语气问沈从文,是不是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坦然地说:“当然,我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受罚受辱。”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他说:“树是向上长的,但你要跪下来。人要有进取心,不能妄自尊大,妄自尊大。”沈从文经过毛老师的耐心劝说和教导,知耻后勇,一改往日的倔犟脾气,刻苦学习,成绩提高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