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小规模研究

一、如何选题

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研究的起点,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效果、价值和意义。为此,一线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小”字。确立的课题要“小一些”,方便我们研究,容易出成果,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改变行为的“小”话题;或者根据上级布置的重点课题和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2.课题的研究讲究“真”字。课题的研究内容要“实”,以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围绕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场景和事件,用* * *,发现问题,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作为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研究与时俱进,让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改革得以实现。

3.课题研究突出了“新”字。所谓“新”的题目,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要有时代感和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新问题或困惑,以求新突破、新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平时教学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选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可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因此,在设计项目研究计划时,要对项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进行科学安排,使研究计划和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并做好实施工作。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及时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项目的运作始终处于按部就班的有效运行中。

第二,如何进行研究

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或感到一些困惑时,就想方设法去克服,并不断地为平时的教学讨论和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就这样,老师们走出了一条从“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成“主语”。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身问题、现实问题、实际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关注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认真探究并解决问题,平时的教学“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

小学教师教研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是为教学服务。所以要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直接。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这是我们需要面对并想办法解决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数学教材主题图如何呈现等等。第二个是探索性问题。是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操作分层分类教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第三个是反思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反思而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调整?”等一下。所以,教学研究所研究的有效“课题”的生产过程,是教师在普通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而这个问题是可以转化为课题的。

2.以“教”为“研”。绝大多数的教育研究都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甚至理论研究,其成果也会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而不是完全分开“两张皮”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一直伴随着科学研究的性质。有效教学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师有意识地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也要适当开展一定的标准化教育研究,提高我们的教育研究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会降低标准和要求,这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互动的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上课;班级评价——完善;跟进-再创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1)认真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学科研的主题和目标出发,选择容易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确定研讨内容。理解本节课的编者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了解新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带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预设教学计划。预设方案后组织教师讨论,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形成* * *知识;然后“导师”们集思广益,全面预设教案。

(2)课堂试讲——组织讲座。推荐一位老师按照预设的教案试教,其他老师听课,做到边听边看,听看结合,注意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和不足,做好修改、充实和提高。还要对所读所听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评课做准备。

(3)合理评价——充实完善。在互动研讨会的评估中,我们坚持客观性和指导性原则。针对不足之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修改的合理化建议,与老师交流。评价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A、老师的教。我们应该观察教师教学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和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观察学生学习的四个维度:参与、交流、思考、情感。

(4)及时跟进——再拓展再创造。“互动研讨”就是“在真实常态下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主流是好的有效的阶层;主流是一门好的有问题的课程。有些问题是由于预设方案中的错误和考虑不周造成的;有的上课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者即兴发挥能力弱。主流好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最大的收获是引起老师们的思维碰撞,总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发现。同时,“互动研讨”的根本目标是将新思想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所以三通之后就要“跟进-再创造”,继续朝着目标和方向前进。总的要求是:对获得的经验进行重新审视和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并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以“成长”为“成就”。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不仅具有目标导向性,而且具有过程导向性和生成性。研究结束后,老师们会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关于教育研究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写出来,与同行交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案例,用新的理论进行分析,与同行分享;总结教学经验,将教学成果写成论文并拿出来与同事讨论交流,以便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并用于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必须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如果课堂教学的成败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即提高经验,避免失误,那么实现这些的最好方法就是经常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不仅可以防止教育机智和教学情感的丧失,还可以忘记教学中的“缺陷”和“遗憾”,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审视、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积极思考创新,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科研最大的成就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