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镇的基本情况。

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89公斤,总产量约800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287.5公斤,总产约2400万公斤。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据乡镇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平均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下项目:1、古子山、王家寨、九子岭万亩综合开发项目;2.杨村湖万亩排水工程;3.修复加固东洲灌区支渠,重点延长红石坂支渠,缓解南方旱地干旱程度。* * *新建渠道2000米,维修渠道6500米,灌溉土地1120公顷;4.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了19池塘、4水塘、1喷灌工程、16大井;5、搞好农业建设与采煤沉陷废弃地和山体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不懈地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废弃地治理73公顷,新开发土地179公顷;6.1998以来,全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农村稳定”的目标,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培育发展桑果、花卉、蔬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特色农业发展面积520公顷,其中桑园347公顷,花卉32公顷。发展蔬菜101公顷,其他经济作物87公顷。投资14万元建设2192座冬暖式蚕桑、花卉、蔬菜、畜牧大棚。特色农业正在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截至2000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654.38+0.63亿元,粮食总产量265.438+0.00万吨,果园挂果面积65.438+0.73公顷,总产量65.438+0.1.50吨。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渔业总产值4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386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591公顷,经济作物278公顷。工业:建国初期,除采煤外,只有编筐、纺纱织布、铁木工匠、泥瓦匠、黑白窑等少数零散的私人手工业。手工艺合作社成立于1953,员工不到800人。1958年,公社、队工业开始发展,先后建立了农具厂、建材厂、酒厂、砖厂、焦化厂、拖拉机站、建筑公司。1978后,乡办企业、村办企业稳步发展,到1985,省、地、市三级企业;乡镇企业12家,总产值669万元;村办企业91家,总产值71.3万元。

1986以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了以煤炭为主导,建材、机械、制氧、化工、矿用配件制造、维修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泰安市崖头煤矿、新泰市王家寨煤矿、小岗煤矿、黄泥庄煤矿和乡镇企业刘官庄煤矿。北部山区有以石灰谷为中心的石灰加工基地,优质石灰远销泰安、莱芜等地。以玉山为中心的建材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石材、石料、水泥块。每个矿的煤矸石山附近都有一个煤矸石砖厂。2000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6125人,产值6.39亿元,利税4.6亿元。

建筑业:2000年从业人员3000人,总产值654.38+0.5亿元,利税8000万元。民国初年有初、高级小学8所,学生410人。到1936年初,高级小学和完全小学增加到12,学生720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学校不时停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展开。建国初期,全镇开展扫盲活动,每个村都设立了妇女扫盲班和成人夜校。到1971,改为政治夜校。在全镇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80%以上的文盲掌握了1至2实用技术。1987基本完成“一无二”和“六配套”改造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始于1992,于1993年6月通过省政府组织的“两基”验收,于1994年通过国家教委的复评。

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985年底,新泰市第四初级公立中学下放到乡镇一级。镇一中1988开工建设,一期工程1989年底竣工,二期工程1994 8月竣工。* * *占地5.7公顷,总建筑面积12046平方米,总投资520万元。将建两栋教学楼,可容纳36个班。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配备教学仪器6180件,价值7.46万元,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配备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总价值14.6万元。音乐室、技术室、图书室等房间齐全。运动场占地2.1公顷,配有400米环形跑道。音响、运动、美容设备按国家一流标准配备,厨房、学生宿舍、员工宿舍齐全。镇二中于3月1986开工建设,由泰安市崖头煤矿、新泰市小岗煤矿、翟镇政府和崖头村共同办学。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可容纳24个班的教学楼。于5月1996竣工投入使用。是一所运动场、绿化带、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等设施齐全的学校。

两所中学建成后可容纳60个班,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65438至0998,镇政府对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分散在全镇45个行政村的45所小学调整为杨村、堂里沟、大岗、刘官庄、崖头、翟庄、玉山、高家店、红石坂9个教学点,并新建了4所小学教学楼。镇政府还投资654.38万余元,建设了设备达到一级标准的翟镇中心幼儿园。园区建于1996,于1998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于1999年通过省级验收。2010年8月,经新泰市教委批准,新矿集团翟镇第二中学和翟镇煤矿中学合并为新泰市翟镇第一中学,成立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原有的杨村、汤里沟、大港、刘官庄、崖头、翟庄、玉山、高家店、红石坂9个教学点,集中为杨村、汤里沟、大港、刘官庄、红石坂5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教室建设和师资齐全,资源集中,优势互补,实现了翟镇教育的新跨越!!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市先进,多次被评为“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92 10镇一中被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1998 65438+二月镇一中被山东省教委评为“山东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山东省标准化幼儿园”。

几千年来,翟镇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民歌、打击乐、开心果、旱船、高跷、龙灯、舞狮等。书法、绘画、雕塑也代代相传。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文化大院,是人们学习和娱乐的地方。大院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间舞狮、舞龙、踩高跷等,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983年,该镇投资15万余元建设了一座大型影剧院,并以影剧院为主体建设了翟镇文化中心,主要包括一所医院、一个剧场、一所学校和影剧院、体育场、农民技校、阅览室、展览室、娱乐室、电教室四个房间。1997被授予“山东省农村文化先进单位”。该中心是该镇的电影、戏剧、歌舞表演中心,也是文体活动的场地。这里每年都举行元宵节和焰火晚会。每年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比赛,由驻地企业、乡镇单位、行政村参加。学校常年坚持“两操一课”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生和教职工参加的春秋两季田径运动会。老干部活动中心组建了各种老年运动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年多次举办棋、拳、剑、门球等表演赛,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并获奖。2000年新泰市全运会,该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建国初期,医疗条件很差,只有私人药店或诊所。1956,李家上王联合诊所成立,医护人员8人。公社医院成立于1958。20世纪60年代末,村里建立了诊所,有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90年代,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全镇有1中心医院和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咨询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1994 165438+10月开工建设翟镇卫生院门诊楼,4月28日竣工,1997,卫生院由寨北村迁至此处。中心现有30个科室,82名医务人员,21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病床35张,远程x光机1台,b超机1台,心电图机1台,三维脑电图机1台,生化仪1台,微波治疗仪1台,口腔综合治疗仪1台,万能手术台2台。全镇医疗卫生事业以加强卫生管理和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预防保健网络,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镇卫生院在全市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建国前,绝大多数贫困家庭常年以糠菜为生,年人均粮食不足80斤,经济收入不足40元。建国后,吃糠菜的人逐渐减少,直到上世纪60年代,高产的红薯才是主食。1969年人均粮食148斤,经济收入54元。到了70年代,玉米和小麦逐渐成为主食,可以吃得又粗又饱。80年代,我吃的是细粮,以小麦粉为主食;90年代吃好,面食加鸡肉鱼肉鸡蛋。翟镇人喜欢吃硬的食物,传统食物是煎饼。

70年代,粗布被梭织布、的确良、聚酯卡、解放鞋、胶鞋所取代。现在的服装款式日新月异,人们的服装也随着潮流和季节逐渐向高档发展。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90%以上的农民都建起了砖石结构的新房。许多农民建起了高标准的两层小康楼,人均住房面积22.5平方米。

自1986以来,邮政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1995投资500万元迁建翟镇邮政局,带移动通信站的邮电大楼于1996年建成启用。镇政府以创建“电话镇”为目标,积极发展农村通信。到2000年,全镇电信业投资654.38+00多万元,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54.38+02千门,安装电话4500多部,电话普及率达到33%。闭路电视普及率为75%。解放战争时期,木制独轮车被用来运输粮食和大米原料。解放后,木头被旋转成橡胶轮子,人们步行或骑驴去商店。自行车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而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和各种汽车在90年代穿梭在乡村道路上。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女性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男性作为剩余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11元。建国前,农村的房子大多是草房,几代人住一个院,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从65438到0949。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住房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趋势是:五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住新瓦房,八十年代住楼房。几代人住在同一家医院的现象消失,人均住房面积为1978+02.8平方米。1979以来,由于党的好政策,农民收入增加,村镇建设发展迅速。与村庄相连的原始崎岖小道已被统一规划、拉直、加宽和硬化。全镇交通十分便利,慈寨铁路运煤专线与京沪铁路相连。济(南)临(宜)公路和太(安)新(太)公路穿腹地,寨(镇)梁(庄)路与京沪高速公路相交,寨(庄)柳(官庄)路和(大)港协(庄)路贯穿全镇。十几条乡村道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自1986以来,该镇共铺设硬化道路14条,总里程56.2公里,被新泰市市政府授予“道路建设冠军”称号。镇政府办公楼于1986建成,位于翟庄以东太新公路沿线,南临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这一年,翟镇政府驻地从翟庄迁到北方。

65438年6月至0994年6月,聘请泰安市规划设计院、市建委村公所,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详细绘制了乡镇总体规划,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实施方案。随着规划的实施,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傅佥街、菜园街、工农路、文化路、人民路硬化、美化、绿化,安装路灯100多盏,亮灯率100%。先后建成了教学楼、税务工业楼、信用社楼、公安(派出所)楼、财税楼、计生楼、农行楼、卫生院门诊楼、邮电楼、中心幼儿园。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宿舍楼、公寓楼、二层商业楼和高标准的商业市场。2000年,在镇政府驻地修建了占地4公顷的街心花园和一座五层楼高的“好来运”酒店。同时,加强配套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搞好美化绿化,成立乡镇环卫中队,保持乡镇环境优美整洁。

小康村镇建设同步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完成了翟倞路、宅六路、王新路、王上路等重点路段的硬化。该镇已建成交通网络、通信网络、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目前,汤里沟、董家庄、于家庄等18个村建成了高标准小康楼,568户搬迁到了新的小康房,各具特色的小康村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