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道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个运算教案(一)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节课:
教学内容:
P4/示例1,示例2(仅具有相同操作水平的混合操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操作水平相同的操作顺序。
2.让学生体验探索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地图介绍
观察题图,根据条件提问。
(1)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分为多少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怎麽知道?
组织学生提问,直接回答简单问题。
(2)根据图中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溜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走了44人,到了85人。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3天接待987人。照此计算,六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一下。
先分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己补充条件。
第二,新拨款
1.小组中的四个人分发黑板上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回答黑板上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公式,进行非平衡计算。
1.在小组里互相交谈。你是怎么解决的?
老师巡视,引导学生叙事。
1.班级汇报:组织班级汇报,互相补充,注意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的描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走后还剩多少人,随着85人的到来,现在溜冰场还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来的1天?冰雪?接待人数乘以6,计算6天接待总人数。(其实就是原来的乘除混合应用问题。不知道单个量,就求总量,一般是乘除法的混合应用问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这样计算的,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就可以看成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先计算一下六天是三天的多少倍,六天的总接待人数也是三天的几倍。你可以直接把三天的987人乘以计算出来的数字的两倍。等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此计算?的含义。
重点:可以用线描来帮助你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描述,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主要是掌握操作顺序。
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况写问题。加减混合。上下车,图书馆借书还书,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把问题补上,然后互相交流。
分组工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 Do it 1,2
三。摘要
学生报告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在这门课上解决了许多问题。你收获了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写书。(特别是关于操作顺序)
操作顺序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便于学生回忆和总结。
第四,作业
P8/1?四
黑板设计:
四则运算(1)
1.溜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走了44人。冰雪?3天接待987人。根据这个
另有85人抵达。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如果只有加减运算,
或者只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乘法和除法。
课后总结: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包括两级操作或带括号的混合操作)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顺序。
2.让学生体验探索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地图介绍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会问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新拨款
根据学生的提问,举例子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冰雪?玩和买票要多少钱?
学生们在练习本上回答这个问题。
同桌两个人聊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报告: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写在黑板上。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儿童票的价格,是半价,所以24?2、前两张24是爸爸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一张儿童票是他们需要买票的金额。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妈妈两张成人票总价,玲玲儿童票24?2.把三张票的价格加在一起,得到总票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公式各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综合公式没有括号,公式中有加减乘除。
这样一个综合公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操作顺序。
买三张成人票,交100元。我应该拿回多少?
等一下。
例4冰雕区上午游客180,下午270。如果每30名游客需要一名清洁工,那么下午会比上午多派多少名清洁工?
分组讨论,独立完成。
在小组里互相交谈。你是怎么解决的?
报告。
(1)270?30-180?30
=9-6
=3(姓名)
270?30计算你早上需要派多少保洁员;180?算出下午需要派多少清洁工,然后用减法算出下午需要比上午多派多少清洁工。
(2)(270-180)?30
=90?30
=3(姓名)
270-180计算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个访客,然后除以30,计算下午比上午多派多少个清洁工。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计算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的运算顺序。
学生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在黑板上写字。
第三,巩固练习
P7/ Do it 1,2
P11/做(完成书后可以改变条件,比如?买两双手套?等一下。)
教师应该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关键语言,以巩固他们的知识。
第四,作业
P8?9/5?九
黑板设计:
四则运算(2)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冰雕区上午游客180,下午270。
天地?玩和买票要多少钱?如果每30个游客需要一个清洁工,下午就需要一个。
(1)24+24+24?2 (2)24?2+24?2比早上多派了多少清洁工?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9-6 =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公式中,有乘法和运算顺序;在带括号的公式中,你必须先计算它们。
除法,加减,乘除都要先算。脸。
课后总结:
第三类:
教学内容:
P11/例5(加强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题。
2.强化括号在学生心中的作用。
3.在实践中总结初等算术的顺序。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引言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复习所学的四个操作顺序。
我们之前学过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还记得吗?谁能告诉我上一节你学了哪四个操作顺序?
根据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第二,新拨款
实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作答。(画一条顺序线)
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表演。
全班都考了。
上面两个问题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字顺序都没有变化。为什么两个问题的计算结果不一样?
我们已经谈了好几天了。四次手术?四则运算到底是什么?
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加减乘除合称为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第三,巩固练习
P12/做吧1,2
P14/4
老师巡视纠正。
第四,作业
P14?15/2、3、5?七
黑板设计:
四则运算(3)
(1)42+6?(12-4) (2)42+6?12-4操作顺序:
=42+6?8 =42+72-4 (1)在不带括号的公式中,如果
=42+48 =114-4只做加法和减法或者只做乘法和除法,两者都有
=90 =110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没有括号的公式中,有乘法、
除法,加减,乘除都要先算。
(3)如果公式中有括号,应首先包括括号。
号码里面。
加减乘除合称为四则运算。
课后总结:
第四节课: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0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0不能分及原因。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口算
快速口算
显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第二,新拨款
将以上口算分类。
请根据分类结果说说0的操作。
学生对0左右的操作进行分类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关于0的操作还有什么想问或者说的吗?
学生问0能不能整除?
小组讨论:0能除吗?全班辩论。分别说明你的理由。
老师总结:0不可分。比如5?0得不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乘以0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乘以0都得到0。
三。摘要
学生总结0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第四,作业
P15?16/8?13
黑板设计:
关于什么?0?的操作
100+0=100 235+0=235一个数加0返回原数。0能除尽吗?
0+319 = 3190+568 = 5680不能除尽。
99-0=99 154-0=154从一个数中减去0得到这个数。
0?29=0 0?78=0一个数乘以0或者0乘以一个数,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零数字,得到0。
49-49=0 128-128=0被减数等于被减数,差为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个运算教案(二)
四个操作(一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二级操作单栏从左到右的操作顺序。
2.通过综合公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同级运算的顺序。
2.发现并总结无括号的混合操作顺序。
三、准备教具和学习工具:主题地图练习册
第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程
冬天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溜冰场。(秀?冰雪?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问。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复习与本节相关的旧知识。
2、展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2)结合情境探索新知识。
(1)天山滑雪场上午72人,中午44人离开,85人到达。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老师:根据资料可以问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有多少人?
老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b: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算出公式,然后求解。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c:表扬积极的同学。多媒体演示问题2:?冰雪?三天接待987人。照此计算,六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
e:强调公式的多样性,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问题2中的公式987?3表示* * * 6天接待总人数,再乘以6表示* * * 6天接待总人数。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一样的,所以两个算法都是正确的。
3、纽结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公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或只有除法,必须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让学生做书中的练习。
(三)总结反思,布局思考问题
1,检查学生的练习,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老师会做适当的补充。
2.老师进一步强调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重点。请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问题和作业。
问题:如果一个公式中有加减乘除,应该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1,问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