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哪些以德促智的活动?

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等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五爱”教育、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科学精神有机渗透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等。音乐、体育、美学、劳动等学科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团队精神和毅力。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要求所有老师在备课时挖掘德育思想,然后在讲课时渗透。要做到智育画龙,德育是点睛之笔。

其次,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关心和尊重学生,把情感放在语言之前,用语言讲道理,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博爱、纯洁和真诚,用民主和平等尊重学生。做到“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净化学生灵魂,完善学生完美人格。对此,我校教师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契机,积极研究新理论,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大胆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青年教师亚·敏,大胆探索,积极转变角色,用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好评。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了《转变角色,以情育人》一文,发表在湖北省《学校与党建》杂志上,获得恩施市德育论文一等奖。语文老师朱撰写的《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老师撰写的《有一种教育叫微笑》、《体育老师撰写的《小学体育与德育渗透》等二十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体育课教学实践,分别获得国家、省、州德育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校里,学生的亲密接触者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乃至人生。“学为人师,示范为人”是每一个教师所崇尚的职业境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等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研究生多,研究老师少,需要的学生多,老师少的现象。现代德育提倡“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做学生被要求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完美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有机地渗透到学生身上。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思想健康、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