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个人社交和职业发展的基石。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橘生淮南,橘生淮北。”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校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

一、实施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

1.在诚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还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儿童诚信教育中,教育者应采取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在评价儿童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行为结果,还要关注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上,教师要带头践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允许或默许学生为了班级竞赛成绩“偷偷摸摸”或“超过”的现象。

2.在诚信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个体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和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于道德发展的范畴,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判断对错的标准是不是奖励和惩罚都是由成人决定的。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以“对等”的方式看待诚信问题,即“你对我怎样,我就怎样对你,你骗我,我也骗你”。他们还认为抄袭别人的作业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这并没有损害到别人。所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用实例向孩子说明“诚实”对个人、集体、社会的意义。

3.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

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内化的过程。有“诚实”或“欺诈”的孩子的最初行为,大部分可以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找到。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老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者,他们的行为和诚信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父母相比,教师在个体诚信发展中的作用更大。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代表,老师是主流文化的象征(老师和学生通常没有血缘关系)。另外,老师在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眼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如果老师的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学生个体往往会认为整个社会是相当欺诈和不公平的,他们会在未来针对欺诈行为“回报”社会。

第二,诚信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1)教育者要言行一致,对教师进行诚信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教育孩子的义务。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所以,家长和老师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者。他们一般通过两种基本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公德:一是讲授、口头讲解或说服;第二是以身作则,展示自己的行动。前者缺一不可,后者更重要,即身教重于言传。为什么?因为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父母或老师的言行(诚实或不诚实)对他们的影响很明显。当孩子受到大人的不良影响时,往往会在没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言行。而我们的一些家长,一方面教育孩子赌博有害,禁止赌博,一方面沉迷赌博,在长城内外日夜奋战;有的老师刚刚在课堂上说,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对的,过一段时间,犯错的学生就要受到惩罚;这对学生诚信的培养极为不利。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守时,守法,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二)通过获取学生的道德实践经验来开展诚信教育。

学生的诚信行为必须以诚信道德为指导。要使学生的诚实和道德认识成为行动指南,一个主要条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或小组的实践来体验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只有当身边的人一旦遵守了道德行为准则,被发现是成功的,被大家所欣赏,或者会受到舆论的挫折或谴责,他们才会理解并相信父母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并努力按照这些要求去行动,他们的道德认识才会获得动机和情感的特征,转化为信念。现在提倡的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进行诚信教育。

有些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是由于道德评价能力不足,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盲从,比如为了一个狭隘的“义”字撒谎,打架斗殴。因此,有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即道德评价)能力,教师应经常进行道德评价演示,如利用课本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典型道德事件进行简明正确的评价;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教育环节,如命题作文、主题班会、影片讨论、故障分析、小讲评、评选三好学生等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道德案例,再通过总结加以改进。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良知"进行诚信教育。

道德感和“良知”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一种自我监督和自我检查的力量。道德感是一种有意识的情感体验。比如,当一个人听到一段悲壮的音乐或想起岳飞、文天祥、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甚至一个劲松的形象,很可能会激起一种对贤良不屈行为的敬佩,于是他充满激情,表现出坚定或自我牺牲的壮举。良心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自省或情感评价,如感觉手淫、羞耻、内疚等。一般来说,每个人在第一次违背诺言的时候都会感到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不管一个人有多十恶不赦,死了以后回头看的时候都会找到良心,这说明道德和良心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五)通过培养学生抵制诱惑和道德意志进行诚信教育。

学生违纪、考试作弊、自己拿东西或者其他不诚实的行为,大多是因为缺乏意志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必须掌握道德意志力,尤其是抵制诱惑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道德意志锻炼的例子。通过一些学生喜欢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让学生体验到意志坚强者的成功奋斗,谈论或讨论道德锻炼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意向。为学生创造一些克服中度困难以达成某项任务的情境,激发其内心矛盾和意志紧张,适当给予一些帮助和支持(如鼓励、期望、信任、方法指导、暗示后果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还可以引导他们从意志力上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激发他们进一步锻炼的信心和热情。

(六)通过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开展诚信教育。

学生中的许多不诚信行为都是由不良行为习惯引起的,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皇帝。他们很多人从小被长辈惯坏,养成了一些怕吃苦、疲劳、虚荣等不良行为习惯,对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有害的。所以,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要时刻注意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学校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学生理解相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并有自愿实践的意向;第二,以规定的方式创造一致行动的条件,包括集体监督,尽可能不给犯罪分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第三,让学生了解行为结果练习的进度,并及时强化。

总之,诚信教育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信念,形成诚信习惯,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都必须做到严与善相结合。要以真挚深刻的“爱”作为情感基础,同时严格要求,激发青少年坚守诚信行为的自觉性。诚信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