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活动过度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安,整天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话很多,手势很多,家长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样的孩子。他们有时认为这些孩子在故意捣乱。以下内容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欢迎参考他们!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对孩子的重视,在每个家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身体上的疾病容易被发现并及时治疗,心理上的问题却很难被及时发现。这就需要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培养。这里有一个儿童心理学的案例来说明。
凯斯小学三年级的男孩林是一个可爱的男孩。他的数学和英语成绩能达到90分以上,数学思维敏锐,英语成绩能保持在95分以上。问题是他中文差,特别怕写汉字。
他在学校的表现:上课耍花招,不听课,不做课堂作业,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做题。他只是站在那里四处看看,或者自己玩,但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都在休息,他去找同学玩(打扰),或者画黑板,导致扣课。
他的班主任已经多次邀请他的父母来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邀请他的父母。
1.需要从生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目前国内最好的治疗是参加感觉统合训练,最好在14岁之前训练治疗。这种待遇和培训一般只有大城市才有。据研究,治疗这种病症的孩子效果还是很好的。
2.家长、老师、同龄人应该给学前儿童更多的关爱,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接纳他们。逐渐恢复他的自尊和自信。尤其是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孩子合理的爱。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闭症
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他们的眼神、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往往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脾气极其暴躁。同时,他们会固执地听某段旋律或某个玩具,甚至会有巧妙的动作和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他对“物”比对“人”更感兴趣,有时甚至把人的肢体当玩物;演奏时,往往会有一些重复的、有节奏的动作;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是相当执着不变的。
2.注意缺陷障碍
活动过度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安,整天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话很多,手势很多,家长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样的孩子。他们有时认为这些孩子在故意捣乱。
3、恐惧症
孩子对鬼神和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家常便饭,但如果这种恐惧持续下去,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恐惧症有三个原因。一种是过去的可怕经历——比如突然的巨响,来自朋友或兄弟的恐吓等。第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替代品;第三是社会学习。
4.口吃
据统计,2到4岁的孩子最容易口吃,这是一种语言表达障碍。一般来说;因为12岁之前的孩子都在用社群中多数人的价值判断来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与他们不同的人往往在行为上受到排斥,这往往会导致口吃孩子内心严重挣扎,说话时焦虑不安。
孩子口吃是因为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发音器官协调迟缓、发音器官紊乱、神经系统控制问题等。如果是这个原因,最好去看医生治疗,一般能有很好的矫正效果。
5.强迫行为
孩子如果经常重复某些行为或动作就要注意了,否则一旦成为强迫行为就很难戒掉了。
(1)面对强烈的焦虑时要有缓冲工具。
(2)执着于两种不同的观念,造成心理冲突。
这种疾病多采用心理治疗,一般可分为个体治疗和游戏治疗。
6、攻击性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表现为敌意、不服从,甚至肢体和言语攻击。
攻击性的孩子通常有一个拒绝、苛求、训练不一致的家庭。同样,这些孩子更容易受到一般性的挫折,对挫折的容忍度也较低。
扩展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分析
1,爱咬指甲
这大概是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率最高的。
它发生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它最早出现在孩子们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当时我雇了个保姆照顾她,因为我在家全职照顾了她一段时间,然后就去上班了。没多久就发现她有咬指甲的习惯。一开始我训斥她发现了她“不纯洁”的坏习惯,但没什么效果。相反,我越训斥她,事情就越严重。于是我开始反思,发现这种行为和我上班有直接关系,于是我开始从孩子的心理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这种行为就消失了。
原因
事实上,孩子咬指甲是因为紧张和焦虑。以我家孩子咬指甲为例。因为突然上班,早上和下午放学后被一个陌生的保姆接走,这是她人生的一个大转变。一个四岁的孩子对妈妈的依恋还是很强的,如果一下子被取代,她会很没有安全感。一种紧张和恐惧会控制她,同时她需要一个出口,所以咬指甲就能得到释放。
支持
当你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行为时,不要把它当成一种坏习惯,而是需要从心理层面去关注和调整,找出原因。孩子咬指甲行为开始的时候,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照顾者有没有变化,孩子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比如生病,住院,幼儿园,学校等等。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和心理上的帮助。
2、尿床
有一次我有个朋友的女儿,四岁,晚上突然爱睡到半夜,还在床上尿尿。有时候白天会突然拉下裤子蹲在地上撒尿。
我还见过一个男孩,7岁,晚上会遗尿,白天上学裤子都湿了,还会不由自主的遗尿。
原因
前面那个四岁的小女孩后来也查出了原因,因为性器官的发育,她通过小便体验到了性器官带来的快感。3-6岁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性器官阶段。儿童的主要兴趣在生殖器,喜欢触摸、摩擦、显露性器官等。,并有性幻想。孩子有这些行为很正常,通常不需要干预。当这个阶段的性心理发育完全后,行为会自行消退。小女孩后来没有进行任何人为干预,几周后尿床行为自然消失。
七岁男孩尿床的行为是因为紧张、焦虑、恐惧造成的。因为他妈妈是个很严厉很没耐心的人,经常骂儿子胆小,骂他胆小也没用。因为在学校经常被同学欺负,所以爱哭。后来通过和母亲的沟通,他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孩子的遗尿症逐渐好转。
支持
首先,和孩子做一些温和的沟通,尤其是对男孩。不要因为孩子尿床就批评教育孩子。尽量减轻孩子“同龄尿床”的心理负担。
除了心理因素,遗尿症还与一些器质性疾病有关。比如神经系统调节系统发育迟缓,膀胱功能发育迟缓,就会导致遗尿。一旦发现孩子遗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寻求专业帮助。否则,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3、胃痛
“孩子们总是抱怨肚子痛”
这可能是所有宝贝们最难以捉摸和焦虑的事情。有时候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所以对人民来说是很大的。忽视了,就担心孩子身体真的有问题。真的很痛苦。怎么处理?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妈妈,一个资深的儿童心理咨询师,我从日常的经历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经常抱怨肚子疼,但每次去医院检查,都没什么问题。但每次从医院检查完,他的胃痛都会奇迹般地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过了一会儿,又开始疼了。通过对他成长过程的了解,发现他5岁的时候腹部做过一次手术。之后大约一年左右,他开始经常抱怨腹痛。我终于找到了他胃痛的原因。因为手术,给他带来了心理阴影。他总觉得自己的身体会出问题,心里有恐惧和焦虑。因为情绪压力,变成了身体症状。只要每次检查都没有问题,他就会放松下来,肚子疼自然就消失了。但是时间长了,我又会担心,所以我的肚子又疼了。很容易找出原因。每次他抱怨肚子疼,帮他缓解情绪,向他保证身体没有问题,打消他的顾虑就好。
原因
从身心的角度来说,据调查,近8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可以说消化系统疾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了这样的指引,当孩子抱怨肚子疼的时候,我通常会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特别注意对方的情绪。
支持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时候,肚子疼是情绪引起的。只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知道是否有生活事件会导致孩子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比如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家庭变故,生活环境变化,或者其他压力。如果有,帮孩子释放压力,缓解情绪,看肚子疼会不会缓解或消除。有必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当排除这些原因后,如果孩子一直抱怨肚子疼,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可能有躯体疾病。
4.散漫,极度活跃,好斗。
这种情况在进入小学的男生中最为常见,这是一个让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
有一个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在班上没有组织纪律性。他要么挑衅周围的学生说话,要么在地上打滚或坐或躺。而且脾气暴躁,总是打人。为了维持必要的课堂纪律和其他学生的安全,学校不得不要求家长陪同他们上学。
原因
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那个小男孩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在家里经常因为跳楼梯被父亲惩罚。只要他一点都不喜欢他爸爸,每次跳楼梯超过半个小时就会被罚。这个孩子非常害怕他的父亲,所以他不得不在家里抑制自己的愤怒。这种情绪只有到了学校才能释放出来,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破坏、违规、打人等不良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通常会被忽视或遭受家庭暴力,因为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必要的照顾。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因为缺乏安全感,无法在内心建立稳定的中心,在学校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惹事生非。最有可能被老师贴上品行不良或者多动症的标签。我接触过的被贴上多动或行为问题标签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比如父母关系不和谐,离婚,家暴等等。
支持
当发现孩子有散漫、好动、攻击他人的行为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反思自己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如有必要,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5.身体不由自主地抽搐或做鬼脸。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抽动肚子、肩膀、摇头、眨眼,或者皱眉、眨眼、噘嘴、咬着牙、做鬼脸。有些会伴有发声,如经常清嗓子、咳嗽、发出轻微的哼声。或者无缘无故大声喊叫,像动物一样吼叫,或者反复使用污言秽语。出现这些情况,就要引起重视,说明孩子可能有抽动障碍或抽动障碍。
原因
一些抽动障碍可能与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关。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缓解压力,就可以缓解或消除。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小女孩,她的肚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抽动。做个体检,没有问题。后来才知道,孩子因为刚转学,特别着急。
支持
对于上面例子中的小女孩,找到原因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箱庭治疗,抽搐症状消失了。然而,一些抽动障碍可能是生理性的。配合药物和行为训练,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