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讲授中国现代诗歌
举例如下:以罗的诗《咏鹅》为例。在教学中,不妨设计一个诗画结合的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一层一层,掀开文字的外衣,寻找隐藏的美。课堂上,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三张图片。根据画框引出“咏鹅”的话题,怀疑三幅画中只有一幅是罗《咏鹅》中描写的鹅。你想知道是哪个吗?——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尝试理解诗歌。当学生阐述自己对正确画面的理解时,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文本,体验文本,感受诗意的过程。学生探索“三美”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酝酿情绪,为朗读做铺垫。
①向天歌(为什么唱歌?唱什么?学生在想象中说一句话,在想象中感受快乐,带着感情大声朗读。
(2)白发飘绿水\红掌戏清波(试要求学生描述白鹅戏水的想象场景——想象说——引导阅读)可提供句子训练,如:
第一句:看!它有很多羽毛,就像!
(例:看!它的羽毛有多白,就像蓝天上漂浮的白云。……)
第二句:看!它有许多脚,就像!?
(例:看!它的脚底有多红,像火红的枫叶在风中飞舞。……)?
第三句:看!看起来真的很像。
(例:看!它更像一只漂浮在绿水上的白船,两只红色的小桨轻轻地划着清澈的河水。多漂亮啊!)
注意指导中“唱鹅”隐藏的三个“美”。
①“形体美”——去想
②“音乐之美”——向天歌
③“绝色”——白发红掌(绿水清波)
水“绿”和“清”既是对白鹅之美的衬托,也能借机诱发学生对小动物和自然的热爱。)
通过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和把握诗歌,从局部到整体的感知,在想象词的基础上挖掘诗歌中蕴含的美,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词的魅力。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越来越接近“美”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积累都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中得到了发挥和一一展示。在这场与“美”的较量之后,让学生们再读一遍这首古诗。相信鹅的美好、自由、快乐、爱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学古诗词,从而跳出其中;感受美,然后衍生美。这才是我们应该给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语言的神奇,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认识到,发光的不仅仅是书本的语言,还有内心的声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因为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