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人渣
一种小学一二年级容易的知识,只要孩子稍微认真一点,没什么区别。一二年级的成绩说明不了什么,你不必太在意成绩。等到高年级也不迟。
另一种是担心“三级滑坡”现象。感觉高一高二要抓紧学习了。语文的生词,古诗词,作文,数学的计算,概念理解,都不能放松。如果我不打好基础,高年级就很难赶上。
我自己更喜欢第二种。一二年级容易学,三年级考孩子的抽象思维。很多孩子到了初三明显跟不上,开始退步。这就是老师们常说的“三年级滑坡”现象。
一二年级可以忽略成绩,但是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点是整个小学最少最轻的,一般的孩子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学会。考个好分数不会很难,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差距不会体现在分数上。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平时的习惯和方法,以及思维模式的隐形核心。
01,学习习惯在拉大差距。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感觉。一二年级,孩子成绩往往不稳定。这一次他们考了100分,下一次考了80多分,又回到了90多分。看来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是怎样的。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和自制力还是有限的,个体差异也很大。他们努力了,成绩就上去了,但是坚持不住,成绩又下来了。想要孩子稳定,背后一定要有稳定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比如认真听讲,认真写字,做作业保持专注,合理安排时间,独立阅读,都是培养出来的,孩子以后学起来会很轻松。自律,组织,细心,专注,这些好习惯就像加速度一样。时间长了,都会成为优秀的能力,为孩子的学习锦上添花。
02,学习方法在拉大差距。
达尔文说:
所有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学霸的学习讲究方法。比如高一数学书上教加减法,有十点法,十点法,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认真学习的孩子,看到一道计算题,会在脑子里想出哪种方法最好,选择最快的一种算出答案,而想不出这些方法的孩子,可能还在用手指算。
就算他们最后算出来的结果都没问题,但思维方式上已经有差距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了高三,要用的方法就比较复杂了。大三为大四打基础。大三如果不能灵活运用方法,怎么跟得上?与其高年级去报补习班填漏洞,不如从开学就认真对待。
03,思维模式在拉大差距。
霍普金斯大学的玛丽·凯·里奇教授做了一项调查。幼儿园的孩子基本都是成长型思维,喜欢探索,充满希望。
进入小学后,思维固定的学生开始增多。到了初三,思维固定的学生达到了42%,可以算是一个“分水岭”。
可以说,孩子对自己的思维模式也是“三年级滑坡”现象的一大原因。思维固定的孩子会给自己贴上“聪明或愚蠢”的标签,一旦受挫,很容易陷入自我放弃的恶性循环。
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首先要避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斯坦福博士的母亲陈美玲特别强调,父母不能拿孩子比,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积极心理学中的“无条件积极注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总是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闪闪发光,无条件的表扬孩子。
你今天的作业比昨天更整洁,明天一定会更好。
你用了三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
你在作文中用了几个比喻句,非常生动。
……
这样就时刻关注孩子积极的一面,放大积极的一面,让孩子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做得更好的地方,越来越肯定自己,形成良性循环。
孩子有成长思维,是个自信的人。就算他现在成绩不好,也是暂时的,一点点进步就会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