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小学校园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小学位于西城区柳兰苏胡同14号。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八月(1899),校园占地9000多平方米。由圣心小学更名为北京西什库小学。校园苍松绿树掩映,教学楼呈倒F字形,红瓦灰墙,古色古香,整体建筑十分复古。学习环境优雅宜人,教室宽敞明亮,配有先进的专业教室。比如劳动、美术、音乐、自然、电脑教室、多功能厅、会议室。

藏在幽静的庭院里映出古楼的春光——北京西什库小学

北京西什库小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Xi安门大街柳兰苏胡同14号,毗邻著名的西什库教堂。学校位于首都核心功能区,距离中南海不到200米。

学校创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八月,由西什库教会法国主教P.JARLIN创办。最初叫“圣心小学”,后来改为“圣心小学”。从1952,改为现在的校名。学校的原址是在Xi天安门大街上的旧北京大学医院。2003年春天,1965438+搬进了西什库街道柳兰苏胡同14号新校舍。1921在彭玉麟校长任期内,学校扩建,成立中学部。1930年,中学部迁至五龙阁后,有校长负责校务。北平沦陷期间,正常的办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教会经费匮乏,难以为继。1944年,李改组学校董事会,并担任董事长。经协商,天主教圣母院文学会将所有学校用品和教具借给学校使用,学校以学费收入维持自有资金。1949年北平解放时,学校有学生和教职工434人。1952经市政府教育部门批准,学校与同样由天主教会主办的光华女子中学附属小学合并,成为一所公立学校,更名为北京西什库小学。同年,学校成立了团支部。从此,学校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在党的领导下,步入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康庄大道。

从1899建校至今,学校跨越了三个世纪,走过了四个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与崛起。10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了社会精英。学校历来以治学严谨、作风朴实著称,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祖国的教育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时光如水,岁月有痕。现在,当你走进这座古老的校园,你会被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教学楼所震撼。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现代教育设施和校园文物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建筑。整个建筑融合了西欧古典风格和中国园林特色,由两栋东西相连的两层建筑组成。西座呈之字形,东座呈U形。坐北朝南,形成造型独特、错落有致的F字形。建筑为砖木结构,灰墙红瓦,四周有回廊;每个教室两边都有窗户,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尖尖的屋顶,雍容华贵的门窗,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的柱子,高大而气势磅礴的拱形厅堂,镶嵌精致而凸出的过梁,精美的砖雕和摇曳的松柏古塔,犹如一幅精美雅致的山水画。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书声不断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园丁在这里耕耘,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这里成才。这座古老的教学楼,承载了多少辛勤的汗水,释放了多少憧憬和希望。

为了保持这座作为历史见证的教学楼的原有风貌,西城区政府在部分老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下,将其列为拆迁改造区重点保护建筑和文物建筑,并投入资金实施保护性加固和大修,使其如初,更加典雅。2007年,北京市政府将学校教学楼列为北京市第一批近代建筑文物。近年来,学校配备和更新了电脑教室、语音教室、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使古老的学校建筑具有先进的教育功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饱经风霜的西什库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古老的校园为新一代扬起了时代的风帆。学校秉承“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有一支充满爱心、专业勤奋的教师队伍,一批区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多名教师获得西城区优秀班级、金秋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严谨的校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07年,学校荣获北京市“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和西城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百年实力,时代春天。目前,北京市西什库小学在现任校长阮平的带领下,正充分利用历史财富,奋进未来,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流的教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