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小学信息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它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知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这里我想就其他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感受。

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个体积极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信息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一种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在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点,我认为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一种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很多有趣的知识,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具体来说,首先是让小学生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小学生在面临困难局面时,不仅要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方案,还要主动寻找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加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养成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的习惯。

二是让小学生重视信息交流,不仅要善于独立获取和利用信息,还要与他人合作交流,享受信息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来获取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的交流和碰撞,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

第二,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第二,培养小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技能的培养是指小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涉及信息知识和对特定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处理、表达、交流和评价的能力,是个人信息素养的基础。在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培养信息能力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是确定信息的能力,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学生可以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找资料解决;二是学生确定完成任务所需信息的能力。

第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知道如何检索信息源,选择最佳信息源,在选择的信息源中找到需要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是指: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搜索信息源,在信息源中查找信息。我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信息?这一步也需要老师的指导。信息来源是有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找到他们?可以和学生讨论一下,查一下。比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书籍等。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开始使用的重要信息来源是网络资源等等。

然后是组织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是指对信息的组织和加工: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倾听和触摸,感受信息,筛选出相关信息。

最后是信息表达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让小学生整理相关信息,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信息集成是指组织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并显示和表达这些组织好的信息。能否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最能体现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你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告诉学生:读你的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谈谈你的想法。引导小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并用于确定信息资源的价值,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引入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后有机会使用它,并得到及时、适当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第三,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道德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是开放的,匿名的。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上网,浏览信息,下载和使用网络资源,甚至可以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言论,而几乎不受惩罚。网络具有跨国性和实时性。既传播科学知识和健康信息,又传播一些反动、迷信、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对我们进行渗透。小学生天性好奇,缺乏辨别力,很容易迷失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里。因此,必须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小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引导小学生自觉维护信息资源,反对破坏信息资源。

二是让小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益的,引导小学生辨别哪些信息资源是健康有益的,形成选择和使用健康信息资源的习惯。

第三,小学生应该从小就有知识产权意识,在第一次使用信息资源时就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人权利的习惯。

总之,信息素养* * *的四大要素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