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的核心是自主。之所以强调自主性,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仅仅让学生知道答案和技巧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经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概念体系。自主阅读意识强的学生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及时创设特殊的阅读情境,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往往采用监督、检查、奖惩的方法来培养学习态度,这使学生感到被外力强迫阅读和学习,因此他们不能积极参与这个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类似主题性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和体验,收集、分析和判断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增强思维和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知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知活动的强度和烈度远大于单纯的接受知识。这种创设主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也强调方法和技巧,但更注重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我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中是这样描述的:美国小学老师给小学生布置“描述你自己的国家”“你认为谁应该为二战承担责任”“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的安全顾问你应该怎么做”“描述你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让成年人无从下手的作业。它的目的很明显: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和查找资料,可以知道经验,但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难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吗?
第二,拓展想象力,有助于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极强,好学,最后喜欢提问,想象力特别丰富。当学生阅读情感类文本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再造想象,在脑海中调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培养想象力。比如《莲花》就是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的文字。我在教书的时候,就把学生带入了这样的境地。在悠扬的钢琴曲《秋的呢喃》中,我用幻灯片把阳光下的荷花做了一个美丽的画面,然后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图大声朗读。榨出来的荷花是饱满的。然后我问:“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吗?”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画面上优美的意境引起了丰富的想象,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又像绿色的小雨伞,鱼儿在下面做游戏”“白色的荷花像姑娘一样在绿色的灌木丛中翩翩起舞”,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就不动脑了,甚至一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也有兴趣动脑思考了。
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兴趣
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门好的艺术。只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要让学习的兴趣之花绽放,除了学生的内在需求,还需要采用新颖多样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过朗读、默读、带着感情朗读、从不同角度朗读,让学生感到新奇,保持兴趣。比如我还通过课前录音的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在其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四,情景表演,提高阅读兴趣
表演是一个情感的舞台,可以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个展示学生才华的世界。在表演中,学生可以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表演出来。比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就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我教这门课的时候,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然后让他们根据角色来演课本上的戏剧。同时,不能只看学生的“演技”,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比如突出“台词”——可以直接引用原文,也可以超越文字的独特修改,可以自由添加一些更精彩的语言。从而引导和组织学生去品味,去分析,去享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个个表演的欢天喜地。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愉快地阅读课文,还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兴趣。
第五,让每一个学生都和书交朋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过时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从封闭繁琐的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思想、手脚,开放课堂和教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社会、各种媒体和电子网络,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巨大增长。
其次,孩子入学前几乎可以“读”完所有的口语书,听书的兴趣往往转移到阅读的兴趣上。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电教媒体,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学多读。否则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精彩的课外故事书如龙珠、美少女战士等漫画书上,这无疑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品味。但是说没有适合小学生看的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要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常见的课本上,而要丰富学生阅读材料的内容,拓展阅读内容的点和面。
再次,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到情境之美和文章所创造的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比如在《可爱的草塘》的教学中,我打开幻灯,展示北大废弃草塘的地图,介绍草塘的美景、物产、奇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美好的形象刺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相应的情绪和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
第六,借助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上,笔者从图书馆找来一叠涉及各种知识的课外书,装在书包里带到教室。在同学们急于解谜的时候,我拿出书本动情地说:“这些课外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学生恍然大悟后,教师要做好以下两件事。首先是介绍古今中外的努力和成功的故事。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的时候,白天写诗,晚上看书不休息,弄得嘴和舌头都酸了,手脚都长了老茧。引导学生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二是上好阅读指导课。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要简要叙述书的主旨,或朗读课文中精彩的章节,或提出书中的要点,或讲解疑难的句子,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针对他们的阅读兴趣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对于对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首要任务是激发兴趣。可以设置引导性问题,促进学生的阅读动机,借助提问问题的外在诱导,点燃思考的火花,促使学生理性思考。比如我的第一本书,乔没有课本,但是他考了第一名。他爸爸说:“元稹比你有前途。”作者还特意细述了乔一生中的“出息”:“他用一生的时间,胳膊上挎着一个篮子,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卖香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老师可以设置问题:这个“承诺”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解释?这种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阅读动机,比有趣的内容激起的兴趣更持久、更强烈,让学生从乔的命运中认真思考人生和人生。因此,在阅读的初始阶段,设计引导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通过自身的智力活动主动进入阅读状态。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具有观摩、解惑、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小说、故事讲座、作品鉴赏、读书报告、阅读知识竞赛、名言警句汇编、写读书笔记、印刷读本、纪念著名作家等,能激发学生快乐、积极、广泛的阅读兴趣。
我认为,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和丰富想象力,从而促进学习。学生在写读书笔记、编名言警句的时候,经常欣赏鲁迅、朱自清、海伦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就不会作文无话可说,更不会编故事。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起,就会主动把阅读内容变成一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切实增强责任感,在生活中兢兢业业,注意收集和积累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让材料走进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