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案

1,四年级数学教案内容:大部分学生分析:本学期教的四年级学生有86人。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学习活动。尤其是动手操作,对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对于这个班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更应该注意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其走向思考的乐趣和成功体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这学期最重要的问题。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知识差距大、自律性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其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心、引导和监督;有的父母太宠孩子,太迁就孩子;有的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以上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导致后进生的形成。还有几个同学是智障,接受能力差。因此,继续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也将是我这学期的工作重点。

3.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四则运算、运算法则和简单计算、三角形、位置和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活动等。

4.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总体上,本实验教材仍具有内容丰富、注重学生体验、反映知识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开放式教学方式等特点。教材力求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既注意体现新思想,又要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5.改进四则运算的安排,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了解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循序渐进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6.教学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和不耐烦,认识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

7.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简单的整数初等算术;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

8.知道了三角形的特点,我们会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

9.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绘简单的路线图。

10,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改变数据的趋势,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1.了解种树的思维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2、教学措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习题,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学习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14.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做好学生的计算,让学生打好计算基础,让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15.重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定义和概念,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正确灵活。同时,在听课中注意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注意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

16,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及时为学生查漏补缺。在学期中、期末制定复习计划,引导学生好好复习。

17.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道应用题要多看几遍才能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8,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