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山小学的办学特色

王立平校长曾说,“只要找到支点,就能撑起学校教育的蓝天。”中山小学腾飞发展的支点是什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摸索,学校制定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创建学校特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办学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不仅敢于突破别人,也善于突破自己。以特色为突破口辐射全校,推动全校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和催化剂。学校科技教育形成了“五级跃升”的规模。

一级:成立科技兴趣小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根据学生特长,设立了航模组、标本组、科技小发明组等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队员们去紫金山摘蜂箱。因为黄蜂叮人,一次,两次,两次,三次都做不到。队员们集思广益,终于从陡峭的悬崖上的树上摘下了巨大的蜂箱。蜂巢被学生做成标本,获国家科技小制作二等奖。

制作植物标本时,队员要先采集,采集的植物要先压在标本夹里。为了干燥标本,每天要换一次纸,大约一个月。当标本干燥后,它将被放在纸上并贴上标签。这一系列的工作,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很难完成的。收集昆虫标本需要勇气;制作鸟类标本一次需要几个小时,没有意志力不容易坚持下来。参加活动后,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达到辉煌的顶峰。

第二层次:成立少年科学院生物学分院。

为了使科技活动适应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在90年代初成立了“南京市科学院生物学分院”。初级科学院主要研究生物学,包括鸟类生物学、人类和农业、珍稀植物保护、迷人昆虫等。这些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各种场地有关,学生学得快,记得牢。为了实施科技教育,我们特别邀请了南方农业大学著名鸟类专家周仕华教授、南京植物园陶金川教授、夏宝池教授为同学们授课。师生开展科普讲座,开展实地考察和参观,授课400多课时,分9批培训500多名科技小骨干。我们采取班级与学校、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平时单一的教学拓展到理论-实践-理论:我们将单一标本制作拓展到同类标本的系列化,如制作鸟类-鸟蛋-鸟类解剖-鸟类制作;鸟类标本的制作延伸到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制作;从室内到室外,满足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野外捕捉蝴蝶、昆虫和树叶,在紫金山调查草药,在植物园测量树木年轮。考察夫子庙的鸟市,让学生开心、有趣、有见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的同时,求知欲、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明、制作和撰写小型科学论文,数百名学生在各种科学发明、论文和制作比赛中获奖,为学校增添了荣誉。少年科学院被评为南京市首届“优秀少年科学院”,在全校形成了一股热爱科学的风气;学科学,用好科学的氛围。

第三关:利用校内外科普基地。

从1993年开始,学校逐年投资建立了全省第一个科普基地,即中山小学科学宫和室外科普基地,即曲径科学探索园。分为生态环境博物馆、蝴蝶博物馆、植物学博物馆、鸟类博物馆、化石博物馆等五个博物馆。收集了500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和蝴蝶化石标本。以学科渗透科技知识为核心,以活动课程为依托,以环境课程为熏陶,融入科研教育的目标、计划和内容。从而启迪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科学技术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树立了保护动植物的观念,了解了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生物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学生们发现这只受伤的鸟后,立即把它送到学校,请老师医治。学生发现菜市场有不法商贩在卖青蛙,立即向市场管理员举报,并向购买青蛙的市民宣传环保意识,让他们送回去。学校开展了“环保小卫士”评比活动,结合“爱鸟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在社会上宣传实践。

为了让学生周末休息,不闲着,闲着有意思,有意思有收获。我们坚持以“一周一节课,一段时间一个博物馆,一次体验”的方式,在周末参观校外科技基地。周末,老师组织学生参观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博物馆、南航模型馆、国防公园、甘溪故居、白马公园鳄鱼展、五龙潭巨龟展、老山、白鹭聚集地、科学馆科普馆等南京的科技基地。还组织学生参观了苏北的江苏油田和泰兴的二氧化碳气田。这样的活动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受到家长的欢迎。这些参观使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在参观后写道:“我喜欢这种活动,它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感觉世界更大,世界更精彩。我会好好学习,创造未来。”

四级:申请两个活动课程。

第一,搞好学科活动课。我们提出:“教育和研究学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要求教师抓住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普及科普知识。学校有中央教科所的电化教育项目“信息技术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我们把这个项目的思想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在学科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有中国老师教麋鹿课,通过电教媒体让学生更生动地了解麋鹿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二,加强校本活动课程。学校的校本课程以科学宫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蝴蝶馆、植物馆、鸟类馆、生态环境馆、古生物化石馆、迷宫探索园等。更多的材料选自学生和老师平时的作品和成果。形成了《探索生物世界》校本教材总册和《行走在生物世界》校本教材分册。

学生最喜欢的是校本课程。在开设校本课程时,我们更注重评价和反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并写下自己的观察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很多小分析报告,看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品尝了成功带来的喜悦。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学校建立了学生“雏鹰成长足迹”的档案袋,里面有学生的观察记录、小分析报告和许多肯定他们学习能力的作品、成果和证书,以帮助孩子进行校本课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五关:抓两个科研课题。

(1)做好规划项目——现学校有中央教科所《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电教项目。市级规划项目“适应儿童天性、开发儿童潜能的研究”完成了子项目实施方案和中期自评报告。

(2)做好个人项目——在2007年个人教师申报成功的基础上,本学期(即2008年)积极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市级、区级个人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中老年教师参与项目研究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全员参与”的原则。如何发挥全体教师的科研力量?每学期,学校给教师发放两份报纸和1本教育教学杂志,鼓励他们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并为每位教师提供一台个人电脑,供其在线阅读,及时了解教育科研新动态。鼓励中老年教师参与研究。其实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尝试写一些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这些都是课题组很好的素材。为了帮助老师了解学科知识,我们举办讲座,成立学科学习沙龙,让年轻老师带领年长老师入门,建设科研教育之家。学校还组织老师到上海、淮安等地学习听课。让老师学有所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两级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的评选。

20多年来,我们找到了“科技教育”的强大支点,形成了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五级跃升”。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学校实践科技教育20余年,研究科技课题10余年。“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是成功的,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点评: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一所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山小学根据自身优势特色、社会需求和发展方向,在办学理念上形成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中山小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五级飞跃、完善的长期沉淀过程。可见,只有把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办学理念,不断完善自我管理,改进教育手段,逐步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积极推动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提倡友爱,顺应自然

历经80年风风雨雨,中山的教师们用言行践行和体现着“抱一颗心,不带半根草”的智慧。中山小学的老师工作努力,快乐,不是金钱的刺激,不是福利待遇的诱惑,也不是荣誉地位的承诺。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一种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感染。“师德”在中山已经凝聚成一种精神,那就是“博爱奉献”!中山的老师用爱的甘露滋润每一株幼苗,用“爱遍天下”的精神关爱每一位学生,把爱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零拒绝、零距离、零感恩”的“三零管理”,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平等公平的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吸引了来自美、德、英、韩、日等15个国家的80多名留学生,中山小学成为名副其实的“校园小联合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中山创造一切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更自由地成长,大队部设立了问号站和博士站,让每一个孩子在激发兴趣、质疑差异中想问题、敢思考、会思考、会思考。学校开辟了“想写就写,想画就画;“想喊就喊,想唱就唱;想滚就滚,想爬就爬;想问就问,想做就做。”自由飞行的四个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想展示你优美的歌声,这里有一个学生的舞台,你想展示你的绘画技巧。学校的橱窗和黑板,让学生随意涂鸦,说出自己的感受。学校在操场上“种”一棵许愿树,定期组织学生把愿望和成绩挂在树上。如今,这棵树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在许愿树下设立了“小书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阅读。

中山以“爱全世界”的奉献精神,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与自然的和谐中挖掘潜能,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