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很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抓住其本质,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有效性,体现其价值。因此,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含义是指为了完成同一任务,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这是一种分工明确的相互学习。但从一些课堂上,我发现有些老师并没有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对其含义理解不深。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他们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唤醒教师”,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种表面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实际上,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浪费了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是“合”而不“效”的。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明确合作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建立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由此可以发现,课程标准倡导每个学生不仅要获得“双基”,还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感受和价值体验,同时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由老师教转变为学生自己学;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和内容也要改变。因此,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本质和精髓,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中。实施的时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难免不适应。他们合作的时候,要么吵吵闹闹,要么默默低头“享受成功”,要么盲从他人,无法真正认同或不认同群体中的意见。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

Xi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掌握合作的要领,教会他们钓鱼,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

(1)重视基础。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学生之前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在自学的基础上,从启蒙开始,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实现真正的合作。

(2)均衡分组。老师不能盲目随意的把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最好是有针对性地对全班进行分组,即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便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偿、相互促进。

(3)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由于学生不善于合作,不懂得合作,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应该训练学生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讨论问题,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如何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如何友好地对待争端,如何建立互信,团结,互助的关系。

(4)科学设计。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的新思想。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难度,值得探索和讨论,问题要开放。要巧妙构思,合理设计每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方式,把握好合作交流的时间,特别是要科学安排哪些需要合作学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好预设好合作的效果。

(5)注意差异。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很难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但他们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的应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做到科学调控,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各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搭建更多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快乐学习,收获合作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实行“走动式”管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计划的设计者、情境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指导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因此,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和讨论的重点。比如我在五年级语文第一册的时候,口袋里装满了昆虫,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题目的另一个名称。有一组关于人名的命名争论不休:有成员认为用了昆虫迷法布里斯,也有成员认为用了昆虫学家法布里斯。我及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阅读课文,看看哪个主题更能突出课文的内容。最后,这组成员一致决定使用昆虫迷法布尔斯的命题。这也是老师深入群体的原因。只有这样的“行走式”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才能熟练处理随时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四,进行适当的合作评估

如何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格,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让小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在合作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群体(包括个人)。

评估绩效并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团队成员参与一节课的情况如何,活动是否有序,学习效果如何。其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小组活动的方式、小组活动的顺序、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其他小组意见的修改和补充、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和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和内化。教师还应在小组合作中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不断反思和改进,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主体功能和互助功能,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他人合作、与他人竞争、通过同学和小组的交流与他人沟通的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积极发展、提高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