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小学生
小学生日常管理应当制定小学生日常生活操作过程中和德智体美劳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规范要求,作为日常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实施管理。学生在校日常生活行为规范要求的具体内容包括:入学规则、课堂规则、集会规则、离校规则、课间规则等。各类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规范要求包括:升降国旗、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守则、劳动规则、文明礼貌行为套路、奖惩条例等。小学生日常管理的实施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日常管理的持久性和实用性。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实践训练,对小学生实施常规管理的目的是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使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强化训练来实现的。要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自律的快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平时一直坚持常规管理。没有定期检查,就谈不上常规管理。要严格按照标准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行为与目标的差距,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树立先进典型,建立竞赛形式。这样,通过实施常规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先进、争创先进的热情,建立切实有效的学习秩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常规教育过程中,学生为了适应规则,遵守规范,往往会压抑自己的天性,放弃自己甚至非常有趣的想法。比如“课间和中午不要追逐打闹”,小学生天生好动,文化课不能跑跳。到了课间和中午,他们自然要释放能量。比如“上课专心”能不能吸引学生,就看老师的课是否生动有趣。况且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在半小时以内,年级越低,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不总是与老师的要求和常规要求一致。当常规教育需要牺牲小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抑制学生的生命能量时,代价是否过高?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常规的教育和相关事务上,必然会减少对学生和教学研究的精力投入。在常规教育中,学校有一套管理机制和检查、鉴定、考核制度,非常细致,包含很多精力,成本也很大。所以在今天的小学常规管理教育中,学生、老师、学校都会损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