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的中文书籍有什么区别?
“口头是‘语言’,书面是‘文本’。文字是语言,不偏不倚,固若金汤。”建国初期,叶圣陶先生在组织编写语文教材时指出,将“国语”改为“汉语”,“汉语”作为学科名称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国内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3版本。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使用教材的选择权在学校手中,通常一个地区会选择相同的教材版本。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市中小学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一半以上的区县在使用人教版,另一半分别在使用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不同教材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特点?
人家教中文——说我爱你不容易。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现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60多年来,人教社一直负责编写全国中小学教材。直到80年代末,教育部实行“一纲多本”,其对教材的垄断才被打破。时至今日,人教社仍然是业界公认的最强大、最权威的中小学教材编写机构。
教材亮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从高一第二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我的发现”专栏,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高一第二册《中国园林四》中,两个朋友在对话:“我发现眼睛旁边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教材以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部首往往与词义有关。
使用反馈:
网上一个叫“跳舞”的老师认为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很有学问,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最后变成好学生,越优秀,越差。这样差距拉大,部分学生厌学。
一位乡村教师在给编委会的留言中写道:对于三年级课本,我只能说“爱你不容易”。我不知道这些高层编辑是从什么角度在编书。更何况没有考虑到城乡学生的差异。三年级的孩子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很多只有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的任务都留给了三年级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农村学生从哪里获取那些资料?很多难题是前所未有的。
专家理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编辑顾振标说,“当时的想法很好。《山区农村》可以略加编辑,多写农村;而一些像北京上海这样的高水平学校,应该编写更深层次的教材。但实际上,农村是不愿意用浅薄的教材的。他们说孩子本来就是农村的,用浅的教材考不上大学,宁愿用重点中学的深教材。主要来源是应试教育,在编写教材时往往会考虑考试。”
中国版的苏联教育-全彩图很吸引人。
经教育部批准,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初开始编写义务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目前,江苏省所有小学都使用苏联出版的汉语教材,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海南、福建、黑龙江、云南、甘肃、广西等地的部分设区市也在使用。
教材亮点: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学习“识字课文”进行阅读。《识字课本》是编者参考中国传统教育经验和各种识字方法精心编写的识字课本。
“马秋风充北方。
兴化春雨江南
椰子树阳光岛
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初二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词。合起来读,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山水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瑰丽多彩的中国画卷。学生学习这样一篇课文,不仅认识了字和事,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和壮美。
反馈:
一位热心的网友说:“首先,我觉得很喜欢看这本书。图片很漂亮,字体也很适合孩子读写。其次,相比人教版,我觉得难度级别更适合孩子理解。最后,我觉得它在文字和口语交流上的设计也很合理,很贴近生活。”另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全彩图片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课后的提问也很符合教材,内容也很精致。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北京、陕西、安徽、新疆、福建、黑龙江的部分设区市使用。在编写教材和实验的过程中,编者一直在努力解决三个问题: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方法、教材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材亮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与儿童早期识字经历有关,而且是进一步深化。入学时学习“字画”单元,将中国象形文字的特点和过程以及从画到字的演变融入到约100个常用字的学习中,从而保护孩子识字的主动权。如果不是这样,从一开始学习拼音就会很困难,尤其是强调四项技能,会让孩子在语文课上感到畏难情绪,容易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北京版语文教材将有100首古诗词。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80多首诗词,其中古诗词47首,占总教材的1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61首古诗。从内容上看,唐诗占50%,宋词占30%,其他还有汉乐府、元、清的民歌和近体诗。在鄂教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约占全部课文的四分之一,共90多首。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已经通过教育部审定的北京市语文教材将大幅增加古诗文内容,小学部分篇幅将达到100,古诗文在全部课文中的比重达到15%以上。比如小学一年级古诗词选读,个位数从之前的22个增加到了9个,其中有9个是蒙学经典,包括三字经和弟子规。同时,在古诗词的选择上,会选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作,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