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在1945中国* * *生产者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说:“我们今天可以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后来又企图借口陈取消派来“反对我们”之后,再来谈陈独秀。他做了一些信贷。他是五四时期的总指挥,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和他身边的李大钊同志等一批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是他们这一代的学生。五四运动为中国* * *生产党准备了干部。当时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一些被这本杂志和五四运动唤醒的人,后来加入了* * *生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身边一批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他聚集起来的,促成了党的成立。我说陈独秀在某种程度上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建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得很好,陈独秀没有。他甚至发表过一些非常不正确的言论,但他创建了党,立下了汗马功劳。普列汉诺夫后来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就是中国的孟什维克。.....关于陈独秀,我们今后修改党史还是要讲他。”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客观公正的。
①人民日报1981 7月16。
在其他许多人的评论中,大多数舆论认为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在这些评价中,值得一提的是他最亲近的三位托洛茨基理论家说:
郑在《悼念陈独秀同志》一文中说:“陈独秀同志可以从鲁骚主义前进到雅各宾主义,前进到马克思主义,前进到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这种复杂而迅速的过程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完成的,在每一个转变阶段,这个人都处于积极的领导地位。”他说,“从鲁骚到罗伯斯庇尔和巴贝夫是半个世纪;从罗、巴到马克思,经过傅立叶,也是半个世纪。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托洛茨基,相隔半个世纪。但是欧洲的漫长过程,中国可以在半个世纪内耗尽...但中国的发展只局限于一个人,而且相隔不到几年……”因此,陈独秀“不愧为十八世纪末法国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二十世纪初俄国伟大思想家和伟大人物的同志,不愧为列宁托洛茨基的同志,不愧为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托洛茨基党的领袖...第四国际的中国分部曾经以中国为领袖,这足以令人骄傲!”①
33年后,也就是1975 65438+2月,王文渊在英国一所大学的历史系演讲时,重复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些观点。他说:“先进国家从启蒙时代到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如英法)通常需要几百年,不太先进的国家(如俄罗斯)需要八九十年,而落后的中国只要二十年,而且是一个人体现甚至实现的。”“近代中国思想的飞跃在陈独秀身上得到了清晰的体现。陈独秀结合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列宁。”“给陈独秀一个总的评价。在我看来,陈独秀不仅是中国近代最勇敢的思想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之一,尽管他在政治上失败了,在理论上也有局限性。”②
1979陈独秀百年诞辰之际,在海外被誉为“陈独秀问题专家”的原托洛茨基派四大金刚之一娄子纯说:要找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人,“只有陈独秀,用一生走过了从鲁骚到马克思的全部思想变化。我们可以说,他是这个过程最完整的代表。”③
①《国际主义者》,第三期。
②双山讲述,方丈翻译:《香港新观察》6号陈独秀的生平与思想。
③丁一(娄子春):香港观察家第26、27期陈独秀先生百年祭。
如何看待托派的这一评价?陈独秀具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一种思想形成后,往往走向极端,固执己见,不为所动。他甚至故意纵容自己这种思维方式,说:“我不懂什么理论。我决心不左倾不右倾。我绝对试着有偏见。我绝对讨厌中庸之道。我绝对不想说不太痛苦也不太痛苦的话。我愿意说一些极其正确,但也非常错误的话。”于是,他有时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新问题,发表令人震惊的见解,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但很多时候,他是可笑的,迷失了方向,造成了可悲的后果。是与非、伟大与渺小、喜剧与悲剧如此奇怪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产生不同看法和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郑、等人对陈独秀一生的评价,明显地反映了托派的偏见。这样宣传陈独秀,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己的托派,显示自己的自尊,历来如此。
①给陈季常等的信。,独特展的最后一篇论文和信,第23页。
细看陈独秀的一生,从六岁随祖父读四书五经开始,经历了封建儒学和“择善从恶”之路——改良派“康梁派”——辛亥革命反清“乱党”——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 * *生产者领袖——托洛茨基派反对派——超阶级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确实充满了一个又一个转折,一个又一个否定。但从具体分析来看,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转折点是一个飞跃和进步,之后的转折点相当复杂,有进步中的倒退,也有倒退中的新飞跃。然而,他所做的每一个改变都是不完整的。在一个时期,一种思想占主导地位,有旧思想的残余和“新思想”的萌芽,往往是:继承而不吸取精华;创造,没有建立独立的体系;嫌弃,还要断了纽带。这使得他的思想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复杂性,任何简单笼统的评论都是不准确的。
陈独秀将法国民主思想引入中国,掀起了中国近代以反儒启蒙思想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具有不朽的历史功勋,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但在理论上,他只是借用了西欧文明的“科学”和“民主”两个武器,既没有发展这一理论,也没有在中国的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独立完整的民主思想理论体系。后来,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李大钊等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 * *生产党,并作为中国* * *领导人推动实现了两国第一次合作,参与领导了伟大的五卅反帝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他直接参与组织和指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的革命历史达到了光辉的顶峰。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普列汉诺夫比不了的,更不用说列宁了。他是一个“坏马克思主义者”。大革命时期,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列宁”,后来托洛茨基派也沿袭了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无论是革命实践还是理论探索,陈独秀都有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从革命实践来看,陈独秀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大革命失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辛亥革命前后、五四时期、大革命前中期。如果把一个人与时代联系起来,从1894年钟惺会成立到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可以称为“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堪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从1927年井冈山斗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时期。虽然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大革命都失败了,但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就没有1949的胜利。同时,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主要看是否推动了历史。这三个时期的英雄还有很多,但没有人比这三个人有更大的历史功绩。
就陈独秀本人而言,1927之后所犯的错误相对于他之前的历史功绩是次要的,因为那是“毛泽东时代”,陈独秀已经失去了对历史的影响力。因此,就陈独秀所处的时代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而言,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但是,他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基本失败了。陈独秀一生确实吸收了不少外国的学说和理论,从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到托洛茨基主义。他并没有像一个懒惰的教条主义者那样只是照搬别人的理论,有时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中国的情况,对这些外国的理论和学说进行筛选和改造。然而,悲剧在于他的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性。他的选择和改造,有的是成功的,比如西欧的民主,有的是把正确的理论用歪了,比如马克思主义,有的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不能改造成正确的东西,比如托洛茨基主义。所以他虽然有将外国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愿望,但结果是很多都失败了。所以他曾感叹“我半辈子做的事情,大部分好像都失败了”;“我办了30多年的社会运动和革命运动,却没能给贪官政治致命一击。真是又尴尬又气愤。”
由此可见理论对革命的重要性。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真正的革命家。
有人说陈独秀也有一个一贯的信仰,就是科学-民主-社会主义;他也是社会主义者,他的思想也是一种社会主义。这是真的。甚至在他说“帝国主义法西斯专政一般会在历史上发展形成一整个时期”的时候,他就认为未来的世界是“无产阶级民主,甚至普遍民主”的“社会主义”。但是,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陈独秀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而他的民主是超阶级的绝对民主;他的社会主义是抛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即通过民主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如果在中国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这样的社会主义在国内外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面前,一天也不会存在。陈独秀的“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只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
在客观考察陈独秀的“民主观”,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有一个积极因素应该给予应有的评价,即他首先提出了分清敌我,防止专政落到人民头上,避免苏联肃清反革命、扩大化的错误造成大量冤假错案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经验,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