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和分析小学科研项目
1.开展小规模研究有利于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往往主导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它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开展小范围的研究,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最根本的依据就是教育理念。开展小范围的研究,可以让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选择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
2.开展小规模研究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小课题研究也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老师解决问题的需要。学习资料都是自己选的,学习到的知识很深刻,可以灵活运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3.发展小规模研究,有利于消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小课题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这种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立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效果最为明显。这种研究具体,容易操作,操作难度小,容易成功。
二、小研究和大研究的区别:
可以说,我们提出小规模研究是为了克服大规模研究中中小学教师无法参与研究的劣势。如果我们的小项目研究还是和大项目一样的选题和管理流程,那就不需要提出小项目研究的概念了。所以,小规模的研究是在与大规模研究的差异中产生的。一般来说,大课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的区别如下表1所示。
1.目标和主题。重大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类问题宏观,影响大,更集中在教育管理方面,比如学生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与学校的关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师工作压力等。小范围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所以,小课题研究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就是为了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比如某个课题怎么讲,某节课怎么设计,差生怎么转化等等。
2.研究方法。重大项目的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一般是一个团队进行研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甚至进行学制改革。但小课题的研究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主要方法是阅读、行动和反思。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全应用,而是强调研究方法的灵活应用,以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
3.研究步骤。大型项目的研究一般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分工研究、大型活动或重大系统、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环节。项目管理应该更严格。然而,在小规模研究中,不需要如此严格的步骤。只要你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看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它不需要立项,不需要进行中期检查,也不需要有最终报告。它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
4.研究成果。大的研究结束的时候要有结论报告,小的研究结束的时候可能是自身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当然,大规模研究和小规模研究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比如通过小规模的研究,培养教师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为大规模的研究做准备;很多大课题可以细分成很多小课题,大课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小课题具体化。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般来说,进行小规模研究有五个步骤:
首先,找到问题。教师要意识到问题,这是研究的前提。其实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一节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布置等等。当教育教学出现失败时,我们必须更多地思考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第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关键是你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拍脑袋的基础上,还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开展小范围的研究,就是让教师在充分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一个寻找方法和学习的过程。这是小项目研究中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的经验有很多方法,比如看相关的专业书籍,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或者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综合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用发现的解题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是理论应用于实践。因为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所以你找到的方法不一定有效,需要回到第二步。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能幻想马上成功,也不能因为又一次失败而极度沮丧。
第四,要自己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形式多样,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写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尽量写出来。斯坦豪斯指出,私人研究在我们看来很难被称为研究。一部分原因是未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把研究当成了同一个身体的活动,未发表的研究对别人几乎没用。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小课题研究:
选择教研课题的基本要求
1.有前途。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学校教育和科研要充分认识、反映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做好预测性和前瞻性的课题,突出和强化面向未来的意识。对于一些正在高速发展的教育问题,要更多地运用前瞻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经过深思熟虑和理性分析后提出对策。教育科研的预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某项教育的规划(前景分析、预测和实践);二是改善教育现状。
2.适用性。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题要有实用价值,能指导教育实践。对于填补科研空白课题,研究价值最大;对于一般的课题,也可以设置研究课题,最后会有所收获;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问题最没有研究价值。所以在设立研究课题之前,首先要了解研究课题的前沿信息,不要做无用功。
3.科学的。科学性体现在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确,论证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科学选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容易让题目有实践基础,但他们普遍认为最难的是自己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育实践中选好题目。
4.创新。选题不要赶时髦。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不考虑我的实际情况。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要求研究者具有创新精神,有别于前人和他人的眼光,研究没有人做过或正在做的课题,或他人做过但未能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就达到了题目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5.可行性。要求研究者不脱离实际的幻想和幻想,只做所谓的纯教育题目。从学校的角度,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师资水平、实验基础、教学设备、教研经费等。从教师的角度,从自身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实际出发。如果有丰富的教育实验经验,可以做一些理论领域的研究;如果是实验研究的新手,可以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重点掌握教育实验方法。
6.方向性。教研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研究方向和目标不明确,研究涉及的层面太多,导致有些困难。要么项目进行不下去,要么每个方面都研究不透。即使题目好,也不能产生好的效果,是徒劳的。另外,主语是否清晰,还要看主语是否改变了内容。通过一些变化来影响学生,从而获得预期的结果,解决某个问题,这是教育实验的基本精神。
7.可操作性。由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复杂,当前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很多,教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可操作性要求非常强,所以课题所研究的教育方式方法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师一旦根据具体的教育变量选择和掌握了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方式方法,就可以灵活运用并付诸实践。实践证明,教师喜欢从易于操作的研究成果中学习。
8.适当性。主体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根据研究实力来确定课题的范围。作为老师,题目应该是小而不是大。小项目涉及范围小,对主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内容具体,方法简单,难度不大,容易取得成效。比如个案研究,研究对象少,规模小,一般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特别适合教师做课题研究。研究范围太大,容易大而空。大到不能用的问题,空空如也,无从下手,也不适合作为题材。
寻找主题的方法
1.从教学实践中选题。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独特的眼光,善于从常见的教学现象中选取教研课题。比如一个数学老师从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中认识到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她运用心理匹配原理,进行了“注重心理匹配,迎合学生需求”的实验。她从诱导认知、激活探究、展示自我、刺激感官、满足娱乐等方面入手,妥善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迎合学生需求,做到了教材与学生需求的统一,有效地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2.从班级管理中提取主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许多教育因素,遇到许多现实问题,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题目,往往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例如,针对班级晨会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某校开展了“晨会教育系列”课题研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围绕道德观点、规范训练、生活常识、心理疏导等编写一系列晨会教材,并在班级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套教材很有启发性,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很受班主任的欢迎。
3.从本地资源中挖掘主题。各地的人文环境、民俗风情、土特产、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各具特色,教育资源丰富。只要仔细挖掘,也能找到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话题。比如我们县是全国知名的茶乡,是乌龙茶和铁观音的发源地。一些学校以弘扬茶文化为研究课题,充分挖掘、收集、整合茶乡文化资源,开发茶类校本图书,通过谈茶、建茶园、唱茶歌、品茶韵、茶艺比拼、茶游等多种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茶农劳动的艰辛,感受茶友的快乐,欣赏茶。
4.从实验转换中提取主题。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实验。教育改革和实验实施后,实验主体的一些缺陷往往暴露出来。这时,人们会对原有的实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完善。在改革教育实验科目的过程中,人们会提出多种方案,从中“优中选优”,形成新的实验科目。比如著名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实验,从最初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发展到其他学科的情境教学,再自然发展到整个小学的情境教育,现在情境课程的发展也随着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实验的推进而发展。
5.从主题指南中选择一个主题。教育科研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从教育部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五年要制定一个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课题,供各级学校和各教育科研部门选择申报。围绕这些研究项目,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课题,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6.从理论学习中发现话题。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经常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教师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也能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此外,国外许多关于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也被引入中国,给了人们很大的启发。很多地方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吸收、迁移、转化、创新,从而提炼出很多实验课题。
五、小型研究过程:
1.选择一个好的主题
选题时注意以下问题。(1)研究课题要来源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盲目跟风,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什么收获。(2)题材范围要小。课题只涉及一个学科、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一种方式,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等等。比如可以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句子教学中的长句教学;它可以是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旅行题教学、某种类型的旅行题教学等等。不要追求完美。(3)本人熟悉本题涉及的内容。研究所需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你有一些储备或者很容易找到,所以研究起来不会很难。跟风攀比,勉强从事自己非常陌生的话题,都是不可取的。(4)主体要有一定的价值。一是要实用,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第二,要新颖。题目没有被别人研究过,或者研究的不够全面。你的研究可能会超越别人,所以有启发性,有教育意义。三是要通用。小课题可能研究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但研究不可能是实际的。要以小见大,把一般规律包含在具体问题中。也就是说,虽然主体是具体的,但可以引出一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