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在纸上游”教学记录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我在玉泉看鱼时遇到的一个聋哑青年。他把鱼画到了忘我的状态,让它看起来像是活的。称赞了聋哑青年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品质。文中叙述与讨论相结合,生动感人。它是按照事情的顺序写的。可以分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说“我”常去西湖的玉泉观鱼;第二部(第三、四段)讲述“我”在后院金鱼缸旁遇到一个行为特殊的年轻人;第三部分(第五至第八段)讲“我”看年轻人画金鱼;第四部分(第9段至第14段)告诉我,“我”更了解那个青年,知道他又聋又哑,每周都来看鱼、画鱼。
这篇文章是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对本单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组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可以边读边问,边读边解,边思考边合作。注重情感体验,明确表达顺序,大胆提出新观点,了解所思所想,学会做事。为后面学习“专心”、“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五星红旗遨游太空”做铺垫。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
2.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如何观察周围事物,积累素材。
3.学习本课的新单词和短语。
4.带着感情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年轻人爱鱼,爱忘我的具体表现。
2.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从而按照一定的顺序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借鉴作者的锻炼方法。
宣扬法律和程序
(一)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训练和阅读理解、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将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
1.展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第一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提出疑问,提出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再读一遍课文,理清上下文。
(2)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用“读代替说,反复读单词分析句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难点和特点,课后用作业题1、2、3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聋哑青年如何观察事物和作者的工作顺序。
1,带课后作业“年轻人有什么特别的行为?”开始讨论。
2.抓住重点了解年轻人的勤劳和敬业精神。学会自己阅读讨论,分组交流。
3.师生抓住课堂上的重点句子进行汇报和讨论。
(三)美国读课文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性地阅读全文,从而达到学生情与文的统一,进一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说课堂练习
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掌握这个工具的关键在于应用,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对关键单词和短语的分析,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谈谈句子意思表达的不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1)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旁,看着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2)他总是一个人站在金鱼缸旁,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通过句子的训练,理解“平淡”、“安静”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理解年轻人看鱼的专注和投入。
2.仔细阅读课文第7段,填空,并给出填空的原因。
年轻人画鱼真(生动)!
通过这些问题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第七段的理解。
3.选择适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
鱼游进了我的心里,鱼游进了纸里。
通过选择关联词,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让学生明白,因为牢牢记住了鱼的形状,所以能把鱼画得惟妙惟肖。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平时注重观察,积累素材,才能写得如此传神。
在黑板上写字
板书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服务的。板书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思路和层次,学习文字的质量,同时让学生感受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梳理作者的作品顺序。
板书:
鱼游到了纸边。
在玉泉看鱼总是发呆。
不要有丝毫疏忽
行为特别忘记吃饭,回家忘记自己。
(勤奋敬业)
游到心里,游到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