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的历史
春秋九年(公元前536年),星子逐渐归楚国所有。周十年(510),吴王阖闾攻楚,地属郡,属吴国(今吴,意为吴之屏障)。
战国时期周元王第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于是他回到了越国。周先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熊商、楚威王征服越国,杀越王无国界。
第二年,吴国所有的土地都被收回了。秦始皇二十六年(221),天下分三十六郡,郡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建立淮南张羽县柴桑县,幸子在其版图内。三国魏黄三年(222),东吴孙权建立武昌郡,属柴桑。
金永兴元年(304),五常县的柴桑县和泸州县的旬阳县被定为旬阳县。南朝仍沿袭旧制,属旬阳郡。
隋文帝平陈,废浔阳县而设江州,废汝南、柴桑县而设浔阳县。开十八年(598),改称县。
大业三年(607),江州被废,改九江郡,栗鹏改名赣城。唐武德四年(621),复建江州,设旬阳郡;八年(625),阚城并入旬阳。
五代吴杨浦大和年间(929~935),在庐山南麓设幸子镇,驻军。因为有石头(即落星墩)像星星一样浮在水面上,故名。
南康保新年时,旬阳改名德化,幸子镇属德化县。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幸子镇升为幸子县,属江州。
(三年,思农寺成任镇税吏,奏曰:“乃江湖之会,商贾云集,请筑之为军。”同年,唐太宗下诏将幸子镇升为县,这才让孔夷知道了幸子县。)
太平兴国七年(982),建立南康军,统一管辖洪州建昌(明代安义县)、江州都昌、幸子,以幸子郡为军管,张南为第一知军;属于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为东西两路,南康军隶属江南东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南康军改名为南康路,并设总管理处,隶属江淮省。不久,改为江西省。
郑铮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西征,入江西,改南康路为熙宁府。明洪武九年(1376),改名南康府,隶属江西布政司。
清雍正九年(1731),南康府属广饶九难道。从宋朝到清朝,幸子属于南康。
南康军、铁路、府治都在幸子县境内。民国元年(1912)冬,撤销南康府,保留幸子县,隶属江西省。
民国三年(1914),全省分为四路,幸子属浔阳路。15年(1926年),幸子直辖于江西省。
21 (1932)年,江西分为十三个行政区,幸子为第三个行政区(位于瑞昌)。民国24年(1935),划归第五行政区(位于浮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省减为11行政区,幸子划归第九行政区(设在岷山)。县衙曾驻襄阳、都昌等地。31 (1942)年,仍属第九行政区(机构驻武宁)。
5月24日,1949,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129师进驻县城,幸子县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幸子县隶属九江地区(后改称九江地区)。
1983年7月,九江与市合并,幸子县隶属九江市。
第二,幸子县有数百年的历史。幸子县背靠庐山,面向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海相望,西与九江县、德安县接壤,北接庐山管理局山,南接永修县湖州。
全县人口2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065438+万人,面积8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个(东孤山林场),1个(鄱阳湖沙湖山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72个行政村。幸子县位于江西北部。
背靠庐山,面向鄱阳湖,据说“有星星坠湖”。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与永修县相望,西与九江、德安两县相望,北与庐山区相望。
县城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陆地跨度115 48′~ 116 10′,北纬29° 8′~ 29° 3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8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867公顷。土地结构为“三山四水半田,分半路半庄园”。
辖7个镇,3个乡,1个国有林场,1个湿地管理处,人口24万,有满族、回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幸子郡已经建了一千多年了。
自古以来就是“南国之咽喉,西江之要冲,右江之门户”。商周为扬州之域,战国属楚,秦汉属九江郡。
五代十国时期,吴杨普设幸子镇(公元929-835年),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镇升为县。后历设南康军、南康路、南康府,辖幸子、都昌、建昌、安义四县,官军共治幸子。
民国初年,南康府废弃,属浔阳路。建国后,隶属九江市。
幸子县幸子县位于矿山和丽水之间,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7%。
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37mm,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日照时数1932小时。沿湖沙山是全省风洞,是江西首个风力发电实验区。
辖区内庐山山峰众多,千米以上山峰17座,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溪水系发达。庐山峡谷众多,港湾溪流数十条,全长200多公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5.25亿立方米,水电储量654.38+0.6万千瓦。
中部的玉景山、东京山、华林山、黄龙山、沙山绵延数十公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花岗岩、青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其中花岗岩储量6543.8+0.5亿m3,青石储量6543.8+0.1亿m3。鄱阳湖岸线220公里,渔面58.2万亩,盛产珍珠、甲鱼、鳜鱼、银鱼、蟹、虾等淡水珍品。
幸子县钟灵郁秀有着出众的自然景观。国务院确定的382平方公里庐山风景名胜区,在幸子境内占地200平方公里,包括一个瀑布(李白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两个峡谷(桃花源、七贤峡谷分别长12km、6 km)、三个国宝(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莫石刻)、三个国宝。
庐山富氡温泉与陕西华清池、西班牙比利牛斯山温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泉。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鄱阳湖丰水期辽阔无边。
34平方公里的沙山,12公里的沙滩海岸线,在塞北还是蛮美的。湖区8万亩湖州湿地是世界著名的鄱阳湖湿地,冬季涨水干涸。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越冬,鸟类150余种,世界珍稀鸟类10余种。
“真儒”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往今来,游览过田园诗人陶渊明故里的名人,如李白、苏轼、朱、黄庭坚、米芾、王阳明、李时珍、董枫、徐霞客等。,或吟诗,或讲学,或游历;达官贵人冠如云。历代帝王李靖、康熙,近代名人周恩来、朱德、* * *、蒋介石、冯玉祥等。,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庐山诗* * * 2500首,其中1800首写于幸子,1300首刻于庐山绝壁,其中700首在幸子。
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Xi词》、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周敦颐的《爱莲说》、苏东坡的《题西林壁》等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被列入中国大、中、小学教材的有七部名著,全国罕见,县级独一无二。神奇的幸子县是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近千年的理学和禅宗的兴盛之地。它是南天师道的发源地,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所在地。
它是中国田园诗的摇篮,也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典型区域。同时,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 * *宗教生活在同一座山上,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成为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幸子为中国哲学、文学、宗教、教育和医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收入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3%。完成了庐山周边休闲旅游走廊的总体规划,温泉休闲旅游发展迅速,形成了江西旅游的“明星现象”;产业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幸子工业园区和温泉高新项目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沿湖大容量产业带建设已经启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已经实施。县城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近百家生态农场蓬勃发展,鄱阳湖优质水稻、花卉苗木、特色水产、早熟梨、野鸭成为农业的特色和支柱产业。
以水、电、路为重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改建了2万吨/日的县城自来水厂和2万吨/日的温泉自来水厂。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城乡用电量同网同档;总投资7000万元的鄱阳湖货运码头。
三、庐山的人文历史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是一座教育、文化、宗教、政治名山。出自司马迁《南上庐山,于观九江》。
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多位文学巨匠游览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歌赋。
陈云鹤《庐山》诗说“史书三叠泉扫,古诗词五老峰巍然,仙人洞藏龙头崖飞升深情。洞口难抒胸臆,鹿林湖聚现实,花径穿历代名士,天池阅尽大千世界。
白鹿是强壮的,在林东树荫下的佛教寺庙中被饲养,学院。“可见蒋介石足迹犹存,尊* * *故居,壮丽景色为天下第一,世纪名作由此而来。”
南宋七年(1180),大哲学家朱振兴白鹿洞书院。他开创了中国的讲学教育。他以儒家传统政治伦理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
从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影响了中国700年的历史。到上世纪初,庐山别墅群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已有25个国家。
从胡先苏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理论的创立。庐山植物园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植物在这里驯化,生长良好。
2009年,庐山植物园被授予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庐山第四纪时有冰川,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庐山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扩展数据:
庐山景观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反映,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既诗意又人性化。
自东晋以来,诗人以其英雄* * *和辉煌之笔,唱出了4000多首有关庐山的诗词歌赋。东晋诗人谢灵运《登庐山望》,南朝诗人鲍照《望石门》等。
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也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写作,他的田园风格影响了以后整个中国诗坛。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庐山,为庐山留下了《送吕氏御虚舟》等14首诗。他的《望庐山瀑布》千古随庐山瀑布流淌,在中国和海外华人社会家喻户晓。
成为中国古诗词中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林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学的名句...
庐山风景是山水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庐山经过诗人、画家、作家、哲学家的精神审视,创造了许多人文气息特别浓郁的历史遗迹。
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评论的,“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创造的,那么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创造的。”
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为背景的桃花源,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南朝庐山二女,以庐山为活动舞台,成为中国早期推理小说的名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创造了一个景点——花道。他在庐山建了一座“庐山草堂”,他的《庐山草堂》是描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杰作。
宁人朱复兴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由此,宋明理学世代在此耕耘,真实记录了这一具有深刻特色的文化现象的过程和历史。
朱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的规范,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进程。
山水诗和山水画是中国山水文化中的两大项目。山水诗在庐山大放异彩,山水画也在庐山大放异彩。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的山水画。从此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用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庐山的审美境界。
中国画的第一个理论突破,也是顾恺之的“传神论”。但这是东亚著名高僧慧远在庐山阐述的“万形不灭论”哲学思想的结果。庐山托林济莲社“十八君子”之一宗炳。
他的《画山水序》成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理论。他的“放松精神”理论打破了“君子有德”的美学观,显示了一种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