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哪个专业比较有前途?

新余学院学校简介新余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校。学校位于有“钢城”美誉的新兴工业城市江西省新余市,这里是“七仙女下凡”神话传说的发源地。学校有新老两个校区,占地2400多亩。校园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紧邻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和仰天岗省级森林公园,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仅20分钟车程。新余学院前身是新余职业学院,创建于1986。1987新余职业学院合并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学院班。1992,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余学院。1998,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与新余学院分离。建校20多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各项事业充满活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工、理、文、教、医、经、管等学科为一体,规模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办学效益显著,办学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学科高等学府。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医学与生物工程系、人文系、外语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职业教育系、成人教育系等12个教学单元,全日制学生10000余人,成人学生约2000人。学校专业特色鲜明。目前已有4个联合本科专业、40多个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导、理科为基础、太阳能光伏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开设的专业中,有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是全国高校首创。该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50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80人(其中博士8人),聘请外国文教专家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名师。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如台湾省立大学胡教授、著名画家傅抱石之子教授、南昌大学周绍森教授、中山大学教授、亚利桑那大学李典副教授博士、里昂大学张向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崔荣强教授、南昌大学教授、内蒙古大学纪教授等。近年来,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行政用房等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配备了先进的语言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成了基础化学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数控仿真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高频电子电路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D-Link联合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基础护理实验室、康复医学实验室、医疗美容实验室等40个实验室。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600多种,全套《文远葛斯Ku全书影印版》,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和咨询的二级站。2007年2月,学校投资6.5亿元正式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和实验管理用房23万平方米。新校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以“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校园”为设计理念,采用“集中式、组团式”的规划模式,塑造“以人为本”的多元交往空间,努力打造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截至2008年5月,累计投资已达3.5亿元,新校区初具规模。届时,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的新校区将为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校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文学展览等重要比赛中成绩斐然,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依托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新余市附属逸夫小学为学校师范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世界级光伏企业、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制造商江西LDK太阳能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校企融合。学校毕业生因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素质好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200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以来,我校教师出版教材、著作数百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收录。学校承担并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包括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学校编辑出版的《新余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江西省入选的九大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外高校学报中享有较高声誉。经过二十多年的春秋丰收,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两万多名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布江西、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大批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担任了大中型企业的厂长、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有的成为了校长、优秀教师、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公务员,许多毕业生获得了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东风深暖我心,遇陶我心”。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体高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秉承“求新、求实、向善”的校训,不断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建院、升本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面向全国、面向国际、独具特色的本科院校和一流的太阳能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参考资料:

/web . files/daohantiao/jianjie/jianjie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