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会对学习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学习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自身,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对儿童主体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下一代身心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摊铺机,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初始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班风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基础,因为在学习方面,它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它促使学生明辨是非,认识是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我看来,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全面发展。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其他行为(如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不仅对学习本身,而且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自身和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素质和基础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勤奋守纪律,有的厌学调皮。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社会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影响1。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虽然刚入学的孩子接触家庭最多。但是社会对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城镇。不同的环境使他们具有不同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特征。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但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过度消费、膨胀的私欲,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他们的家庭和学校。2.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影响。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对孩子的性格、习惯、道德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都与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定会很棒!“你好好学习,考个分,我就奖励你”。孩子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的都可以忽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3.学校环境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最大。一年级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对学校和老师都很好奇。他们首先想知道他们的班主任是谁,是个什么样的老师,然后他们会关注班主任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每个表情,认真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认为老师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他们都想模仿,而这时候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所以老师要时刻注意他们的言行。因为你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他习惯的发展,促进班风、班容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一年级学生要重点培养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是: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复习习惯、文具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比如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举手的时候,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先举手,然后进行示范练习,要求每个人掌握举手的标准姿势,说话的姿势,声音的高低。其次,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形成习惯。比如在训练学生课前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做作业的时候,编写要求和方法来指导学生。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习工具时,使用一般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演示步骤。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及时的提醒、督促,并给予大量的系统训练,使他们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家都有了好习惯,班风班容自然就养成了。作为语言文学学科,写作习惯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特殊但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教学生如何握笔、提笔,还教他们书写的顺序,严格读写,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写字姿势和习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意义。其他学科对老师有什么要求?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理解和配合他们。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要让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内化,使其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老师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高度重视,从小的行为做起,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养成。所以每年新生入学,我都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班风班容建设的突破口。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目标。“班集体”这个概念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是陌生而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有两个家,每天背着书包在第二个家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激起孩子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觉关心班集体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学会关心班级成员,改变学生喜欢举报的方式,因为举报只会导致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小伙伴心不在焉的时候,用手轻轻拍一下,然后摆手指着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们课前没准备好的时候,过来告诉他,把书翻过来放在课桌上。学生逐渐学会关心自己的小伙伴,既提高了上课效率,又培养了责任感,增进了友谊。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讨论:你打算为班集体做什么?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把班集体打扮得很漂亮;一些人打算打扫教室。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学生与班集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班主任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四。培养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1。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的作用毋庸置疑,家庭的作用也很明显。除了寒暑假,学生平时的生活基本都是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有些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父母与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权威性,也具有先入为主、奠基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此外,家庭教育主要受言行和情境的影响,更具有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机会,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希望家长能够配合老师的工作,经常与家长交流相关信息,特别是借助这种快捷的沟通工具,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来,支持班级工作,这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手段。2.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虽然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但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人云“今之领人者,当其先”,“为人正直”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用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人格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动人,以德为人,以德育人”。我会先做我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如果我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我会在他们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不要说你做不到,但是说了就一定要做到。教师的这种示范作用会转化为对学生的巨大教育动力,使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声望与教育效果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是做好班级工作,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打扮成严师,还要扮演好“严父般管理、慈母般关爱、挚友般亲近”的三重角色,这样学生的崇敬之情才会油然而生。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要用真挚的感情弥补学生的心理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的成长入手,教育学生做到感性、理性、行动引导。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当成自己的爱,把班主任的表扬当成自己的鼓励。从而唤起情感* * *声,自觉地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变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3.在学校开展常规教育。小学生精力旺盛,喜欢课间追逐打闹。学校活动空间大,跑步时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对此,我主要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充分利用10分钟晨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讲解、示范、榜样鼓励等。,恳请同学们认真遵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这种思想是自我约束的,是形成习惯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班级在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生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第二,我会在课间参加学生的活动,对不良行为立即纠正,然后要求班干部提醒、监督、制止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我们班的后墙上,一张“谁最优秀?”已发布。根据我在班内制定的一套奖励措施,表现好的同学每周都会贴上相应的五角星。这成为学生自觉执行套路的动力。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组织学生学习、竞争、合作。因此,班主任要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在竞赛中展示自己,在学习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班集体设置不同类型的岗位:班长、小阅读站站长、护花队队长、图书管理员、课间活动监督员、会教广播习题的教练、早读班朗读员、责任语文组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现,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