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
而是先看题目的结果,即使看条件,也是一种肤浅的阅读;有90%的同学看到应用题就害怕,因为很难理清问题中很多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近年来,在中考中,数学应用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看到较长的题就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下手,导致看到常见的题就有畏难情绪。因此,“数学阅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尽力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对数学本身产生一种内在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呢?利用好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教材设置了“阅读”和“数学实验室”,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些内容有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贴近生活,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精力就会特别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可以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比如在上勾股定理课时,学生从书中的阅读材料中得知,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像作为人类探索和接触“外星人”的语言,他们对勾股定理产生了兴趣。
二、掌握阅读方法
1.使用方法,独自阅读。学生在预习数学课文或独立练习测试时,只有通过个体的独立阅读,才能使课文的意义脱离语言的外衣,进而焕发出内在的光彩。个人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咬文嚼字,反复阅读。数学教材中对概念、性质、规律的表述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因此,在阅读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仔细推敲他们的单词和短语,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结论的内涵。在实践中,作者首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然后“点击”其中的关键词和短语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深入理解课文。例如,在阅读《一元二次方程:一个含有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为2的积分方程》时,引导学生抓住“一个未知数”、“最高次为2”、“积分方程”三个关键词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同时对概念进行辨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动手操作理解阅读。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中促进理解、降低难度的有效手段。因此,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可以通过折、荡、画等实践活动来感受和体验文本的丰富性,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3)质疑比较阅读。“学而优则仕,小疑则小,大疑则大。”提问的过程是学生逐渐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和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学生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要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和空白处,或提出问题,或认真思考、验证、比较书中的结论,找出每个概念、公式、图形的含义和知识的联系。这些方法有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如果真的掌握了,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展示过这样的阅读材料: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满足a4+b2c2=b4+a2c2,从而判断△ABC的形状。阅读以下问题解决流程:
A4-b4=a2c2-b2c2从a4+b2c2=b4+a2c2,①
即(a2+b2)(a2-b2) =c2(a2-b2),②
因此,a2+b2=c2,③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④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①请仔细阅读以上材料。这个学生的回答过程有没有错误?(2)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在哪里?如有错误,请谈谈你的思考过程。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上材料后,首先请不同水平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或疑惑,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和优化,再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将思考结果表演出来。通过阅读,思考和比较书中的结论,学生们终于找到了错误的原因。
2.分组阅读。“有效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个别理解上,是达不到提高学生思维的目的的。我们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不到30人。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研究小班化教育,成立了“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助小组”中倾听各种意见和建议,调整和改善自我意识和行为。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数学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实际操作按照“阅读文本-直观演示-同伴合作-老师指导”进行。
“互助小组”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学生以开放坦诚的心态进行平等深入的对话,这是保证学生读懂数学的内在因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数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它能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要充分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阅读,让他们听到学生思维之花悄然绽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