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中高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每个新课程的实践者都在努力实践这一新理念。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老师们广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它是指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同样的任务,学生可以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学习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相互交流,优化整合小组中不同的想法,将个体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整个小组的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强大的助推器,是各地高效课堂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确,我们在长乐二中应用和学习3015高效课堂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情境,显示了其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但是问题在实施中逐渐暴露出来: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比如,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一种装饰品;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则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分组学习,学生不会听讲和配合,课堂几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忽视对如何提高合作成效的指导。所有这些现象表明,我们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但效果不佳。
原因之一是我们忽视了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缺乏准备交流的时间,但他们学习很匆忙。为此我们增加两分钟自主学习流程,对课前自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简化逐渐降低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些自主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选择。模型集中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多元评价,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平台。为了保证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下一阶段课堂展示的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入了小组内的预习。第二,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角色定位不当,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序、无效。
问题的暴露促进了我们的反思和探索,在艰难的实践中探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对高效课堂本土化的一些有效成果,使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了“本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小组整体表现给予奖励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学生座位的安排从水田变成了围坐,但其本质是建立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主动学习,还要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目标是让整个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学好。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来奖励他们。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自尊,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同学之间的互爱,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让个体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和时间分配(9-12分钟)
注意:教师需要有计划、长期、持续地对小组进行训练,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逐渐具备了自主设计和规范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也逐渐可以放手,直到达到不教的境界。
流程:
1,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清晰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思考前一环节遗留的* * *性问题,以及合作探究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少说话,少解释;学生之间要少一些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自学潜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分钟)
2、学习,小组学习。第一步,与同级同学逐一讨论交流,标出难点问题,向上级请教。第二步,集体讨论解决相关问题。(4分钟)
3.小组内预习合作学习成果3-5分钟。组长要做好控制和管理,安排好勘探成果的记录、整理和展示,保证效率和深度。老师要及时发现“走神”、“走神”、不守纪律的学生,摄像头会提示并纠正。
第三,学生自主小组交流的形式。
开始上课时,老师会给每个小组分配并告诉他们学习目标和要求,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并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内交流;
最重要的方式是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在合作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个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练习,然后总结合作的结果。这种分工合作在新课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外,您可以选择以下方法:
(1)中心发言:一人做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2)指定发言:组员举手,组长指定发言。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举手发言。最后,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结果。⑶两两结合:先同桌交流,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可以体现合作的灵活性和及时性。⑷接力循环:成员轮流发言,可以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5.自由发言:小组成员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混乱,需要小组长做好控制。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1,慎重选择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占的时间比较多。如果不仔细选择合作的内容,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在确定小组合作的内容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对所选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发现。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学生靠自主学习很难解决。在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有困难时,当观点有分歧时,当问题涉及面广时,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或者当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我们最好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学习,会收到相互启发的效果。比如在教《鸟的天堂》的时候,设计导游词的教学环节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有的小朋友有旅游经验,熟悉导游行业,他可以介绍导游是怎么带团的;有的孩子语感很好,他可以很轻松地把相关部分改写成第一人称的介绍性语言;有的孩子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他能纠正和评价学生创作的正确性;别的孩子天性活泼,他可以在设计好的导游词中“添油加醋”,制造一些幽默的效果。显然,一个孩子单靠现有的认知水平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这时候就需要合作了。在合作过程中,团队成员首先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通过启发、交流和知识共享,将一些模糊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清晰的、新的显性知识进行记忆,提高了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整个群体的认知水平。
2.制定分层次的学习计划。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也不同,特别是在语文阅读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更为明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是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分层学习是具体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考虑到能力的差异,把作业分成不同层次的问题。有的同学只需要解决基础问题,有的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问题。对于那些理解力强、思维活跃的同学,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和讨论中互相帮助。这样可以让全班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满意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最能利用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