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上小学的六年

孩子进入公立小学后,感觉负担加重了。在减轻学校负担的同时,也想让孩子有个好成绩。

加入小学群,可以感受到群里家长的良苦用心。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在寻找可以一天天提高成绩的课程。至于宝宝,我只能说我努力了。

小时候父母总说,你看谁努力,学习成绩多好。现在不自觉的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能学的这么有效率?我的家庭,唉,说来话长。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特意找来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试图让自己更坦然地面对孩子的小学生涯。

这本书确实有缓解焦虑的作用。

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书籍,“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方法论很少。读这本书就像读一个孩子的成长日记。一位母亲用爱记录着孩子成长的过程。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孟母三动”,一个母亲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无缝切换,一个母亲如何用心却不留痕迹地帮助孩子成长。

作者刘成连是一位职场妈妈。在忙碌的生活中,她一直记录着女儿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录都汇聚成了这本书。除了这本书,她还出版了《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这些书常年占据畅销书排行榜。

她也有很多标签:资深家庭教育导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大讲堂讲师。

她和女儿在家庭教育上互相成就。

她的家庭教育看似很简单:用爱陪伴孩子成长,教会孩子在生活中成长。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扑克,让孩子在玩中体验输赢。

他们不会刻意让女儿赢牌,逗她开心。他们所做的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买得起”的品质。

“如果我杀了第一名,我就是全班第一!”这是一个初三学生说的。就因为成绩不如第一名,他就残忍地杀害了成绩更好的同学。

输不起是一种品质。只有抱着输不起的心态,才能平和的对待一切。

让孩子从小就“输不起”,让孩子以后更从容地与人竞争。

让孩子输不起,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可以教。只有在生活中,在玩耍的过程中,才能让孩子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吃得苦,才是高手。”以前,我们对学习的定义是努力。经历了很多磨难,考上了大学,就不想再读书了,从而失去了很多竞争力。

笔者分享的学习是一颗糖,令人耳目一新。

学习应该是甜蜜的,喜欢学习,对学习感兴趣会让孩子延续知识,最终拥有生活的技能。

书中的这段话惊醒了我我们每天慌慌张张地送孩子,接孩子。各种兴趣班,补习班,都是为了让她好好学习,却忽略了让她爱上学习的内在动力: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同学。

而让孩子产生持续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家长用智慧去帮助孩子。

学好语文,要重视阅读和作文。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她提供书籍,让女儿对语文产生兴趣,把孩子想表达的东西记录下来,让孩子先学会“把东西写出来”,再让孩子“写出真情实感”。在这样的帮助下,这个孩子写了一篇漂亮的文章。

英语启蒙,每天给孩子准备英语磁带,睡前让孩子磨耳朵。和孩子一起看原版电影,帮助他们找到记忆单词的方法...

数学偏,尽早发现孩子偏的问题,帮孩子做辅导练习,鼓励孩子,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社会交往中,帮助孩子找到固定的玩伴,在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时,学习效率会很高...

在这一章中,作者分享了她女儿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被她巧妙地解决了。用心做一件事,不留痕迹,让孩子不怕学习;让孩子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保持学习的热情。

其实我们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有时候孩子成绩不好,真的不是靠补课就能提高的。孩子有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有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孩子有没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些也是值得发现的。然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学习不仅仅是孩子和老师的事,即使我们平时很忙,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甜蜜的,这样孩子以后才能一帆风顺。

孩子的成长是一家人并肩而行。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参与,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成长的参照物。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

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充满了很多无声无息的事情的过程。

作为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榜样有多远,有多伟大。

教育孩子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慢慢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就是最好的例子。

看完这本书,我们可以放下对孩子上小学的焦虑。

你知道焦虑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用爱陪伴孩子,静静的等待和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你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