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

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营造良好的“语言场”,让学生“敢说”和“想说”

所谓“语场”,就是特定的说话环境。中国古代教育巨著《学记》中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之诱人,刚强内敛,开放丰硕。”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他们而不是拖着他们,启发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硬塞给他。这个原则也应该贯彻到口语训练中。要创造一个合适的“语言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欲望,而不是强迫他们开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抛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把爱倾注到学生身上。我们的学生虽然年轻幼稚,但是有自己的尊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时,教师不应一味地批评和责备,而应以鼓励和启发的语气为主。比如“你说的有道理,请继续”;“再想想,等会老师会邀请你吗?”如果……会更好。这样对待学生是善意的,宽容的,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也能在老师充满鼓励的目光中随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哪怕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敢于表达”的氛围。只有学生想表达自己,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其次,教师要努力探索和创设适合教学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实践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想说话”的热情。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找出题目的难度。平时胆小、不爱说话、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回答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分享答题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就可以大胆地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保护他们萌芽的说话欲望,有意识地多提问,鼓励和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让学生养成大胆说话的好习惯。在傅的“画风”课中,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和表扬,让学生大胆而热情地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语言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表达的成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注重训练,让学生愿意“说话”

学生有时害怕说话,因为他们不会说话。这时,老师应该教学生一些说话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他们提供各种训练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

1.通过复述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是促进学生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的有效手段。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和规范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文让他们换个角度,换个名字或者展开文章,用丰富的想象力复述,比如《画家》、《牧童》。在复述中,我采用“优等生带路,中等生跟上,差生跟上”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

2.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生活泼好胜,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比如阅读课,让学生背诗,讲故事;口语交际训练的每个单元,我都会花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在前面演讲,让大家得到锻炼。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口头表达机会,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口头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平时的单词、短语、句子训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所以,要想让学生说得好,首先要训练单词和句子,从平时的训练一点一滴开始。我的做法是:(1)抓住“骄傲”这个词的多种用途,通过反复的造句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个词的两种不同含义,即骄傲、自大和蔑视人;(2)用一个句子,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复述,如改变人称、改变句型、改变关联词等,让学生理解相同意思的句子在不同情况下的表达。比如“你的玫瑰没有白种!”总之,让学生打上句号和问号进行多次朗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纠正语病。学生说话时,往往会出现语言障碍。如果有的同学一直说“嗯”“啊”。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文字不丰富,逻辑性不强,另一方面说明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问题。首先,老师的口语表达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无论是和学生谈话,还是上课,都要做到言语清晰,用词不准确,表达有条理,句子简洁,以自己去感染学生。此外,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言障碍。

5.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口语训练。比如回答老师问题的“为什么”时,要求学生用因果句回答。如果需要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应以“我认为”、“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开头,然后说明理由。例如,在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应该用“作者从这些方面写的,重点是…………………………………………………………………………………………………………………………………………………………………”

第三,多方面运用,解决“说什么”的问题

“说什么”是口语训练中最关键的一步,是解决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有力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地方。写作时,让学生先说后写,既进行了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有感情要表达,从而产生积极的说话欲望,愿意说话。

1,充分利用文字插图,观察想象说话。

生动、图文并茂的语文教材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利用插图进行口语训练,可以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展示一个插图,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的内容,然后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说出和文中所写的有什么不同,如何描述好。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是文字的描述,还能拓展儿童的想象力。”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插图大多包含生动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然后通过图文对照来阅读课文。比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书中的插图,然后讲插图是如何介绍乌鸦不能喝水的。它是怎么找到方法的?你最后喝水了吗?孩子有图可循,有话可说,自然感兴趣,争相描述。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流利完整地说话,水平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得更具体一些。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和课文对比:看他们说的和课文一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看看文章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对比中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改进。这样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比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低年级课本插图不仅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方便,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联想的世界。通过静态图片,他们可以将动作、表情和语言联系起来,让学生表达他们所联想的东西,给他们一个表达语言的机会。

2.学背诵,练口语。

新教材的内容符合时代,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当我们翻开任何一篇小学语文的课文,都会有一种很深的感觉,那就是“美”,无论是句子还是词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每篇课文都是美文,尤其是低年级的。低年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背。所以在教低年级的时候,我尽量让孩子背每一篇课文,当然最好是背下来。那时候的孩子因为课文中语言的积累,进步并不明显,但是到了三年级,学生就不自觉地把一二年级学的句子或单词用在自己的作文或口语中了。这种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不断坚持,到了初三就会有质的飞跃。

3.补充文中省略的部分。

文中省略的部分是口语训练的绝佳素材。比如“泉水”最后一段是“丁咚丁咚……”,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泉水会流向哪里。见谁?你会说什么?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很多口语训练资料。这些都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模仿课文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式,学会了关注身边的事物。类似这样的模仿片段还有很多。

4.精心设计板书,进行口语训练。

板书存在于每个班级,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中国人训练学生说话的另一种方式。比如在教《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了》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

5.在课堂上练习写作,进行口语训练。

初级班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鉴赏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成语展开句子或段落,加强学生的连续说和写。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文字写出自己认识的、看到的、听到的各种事物和人,即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从而达到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运用。

总之,我认为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让学生有话可说,什么都不操心;其次,要让学生有例可循,不用担心怎么说;最后,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实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必担心如何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