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好坏对初中数学学习有影响吗?

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小学生要能正确、快速地计算整数、小数、分数这四项,达到这个要求,为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入初中后,原本小学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已经“跌跌撞撞”,不幸栽倒在马下,而且一旦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降低了一点,几乎避之不及,更谈不上感兴趣。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做好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过渡,很多学生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导致知识无知、成绩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屡屡发生。这是因为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很多很大的区别。

一、从“自然数和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到自然数和分数方面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进入初中后,代数的第一道题是“负数”。负数的计算和变号一定让同学们吃了不少苦头,然后就是绝对值、倒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问题就无从下手。初二下学期引入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概念,越来越多的问题与之相关联。填空题和选择题在考试中容易失分。而这只能在实数的范围内说,因为以后要讲的“虚数”和实数是一对意义相反的词。

第二,从“数量”到“类型”

六年的时间,小学生主要学习特定的数和特定数之间的运算,但是到了初一,就接触到用字母来表示数,建立代数的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的意思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代数分为等待数和高等代数。我们现在学的初等代数的真正含义很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高一数学先讲“用字母表示数字”,然后开始深入“方程”,再拓展“包含字母的公式”的概念,再开始学习“函数”。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小学内容的拓展。这在“数”和“型”的变化上尤为明显。比如整数和代数式的区别,说白了就是后者比前者多了几个字母作为分子;分数和分数是一样的,只是字母大多在分母上;等式和方程,方程和函数基本相同——这说明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其实有很多连接点,但要看老师和学生能不能找到并应用。同样,小学有方程式,初中有不等式。区别不就是一个符号和几个规则吗?知道了这一点,学习初中数学肯定如虎添翼,想学好很难。

小学的时候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第一学期又学了一遍——很多同学因此而粗心大意,以为学过了,没有认真听讲,到了初中第二学期学了二元一次方程就糊涂了;下学期学了一元不等式和分数,却听得稀里糊涂——这是因为小学讲的概念大多不全面,初中补充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初中数学的内容也不像小学那样零散,而是一个一个联系起来的。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就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结果还是得从头学起。相反,如果最基本的一元线性方程学好了,那么上面说的其他方程都可以模仿,基本不用怕。

三、从“算术”到“方程”

小学大部分应用题都可以用算术解决。所谓“算术法”,是指完全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公式。因其计算简单,成为近六年来学生在小学解题的“主课”。就算他们小学学方程,也只能算是“小菜”。进入初中后,就不一样了:从初中第一学期开始,我就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渐渐地,所有应用题的第一反应都是建立未知方程,而对原来的“算术方法”已经没有印象了,这是因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方法大多采用逆向思维,而方程大多采用正向思维,所以很清楚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