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的人物故事
陈出生于南京,年龄191。16岁考上中央大学,开始写诗。从20岁到23岁,陈先后出版了《梦想家诗集》、《铁马集》、《梦想家诗集》。专家评价,陈的诗特点是空灵而不是描摹,如他在18岁时写的一朵野花(节选):
“一朵野花开了又落在荒地上,
不去想这个小生命,对着太阳微笑,
上帝给了他智慧,他自己也知道。
他的欢乐,他的诗歌,在风前摇摆。"
20岁时,陈为《新月诗选》编选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林、卞和他本人等80首65,438+08人的诗。40多年后,陈的妻子赵这样评价《新月诗选》:陈作为编辑,为《新月诗选》写了几千字的序言。”他用还很不成熟而近乎华丽的语言阐述了新月派对诗歌的看法。这本不到300页的文集收录了18位诗人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描写爱情和风景的抒情诗,篇幅不大,内容和风格都很大程度上一致……”赵的评论很中肯:“梦想家是新月派诗人中的大师和代表。他师从徐志摩先生和闻一多先生,但他没有徐志摩那样深厚的西方文学造诣,也从来没有闻先生那样对祖国和对权利的理解。
2007年夏天,我在关颖花园再次与陈孟雄院士交谈。陈老说三哥梦想家从小就很嚣张。他认为二哥梦想家不如他,爱抱怨,所以父亲不看重他。陈孟雄上小学的时候,他三哥在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读书,已经是有名的诗人了。陈老说:“我小学的时候很平庸,初中的时候还是有点懵懂。我几次被抓到校长办公室‘吃大菜’(另训斥)。上高中要好得多。当时我三哥在北平。他得把我写给他的所有信都改过来,在错别字和多余的语句下画线,然后寄回给我。我被说服了!
“三姐和三姐夫都在法国留学过,经常和学术名人探讨知识,姿态优雅。我和三哥听说了很多,对我们以后的行为和学习影响很大。虽然我和三哥年龄差了六岁,但我感觉落后了十年。三哥有着天生的艺术感,他在诗歌中细致而巧妙的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屋里全是三哥的新诗。常与方、陆守南等人谈诗,如细雨、长雨。”
闻一多虽然认为他的弟子“太有名了”,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陈是一个肯下功夫的人才的成功典范”。诗人陈,长发齐肩,异于世俗,神仙出尘。以写诗为学问,陈是出类拔萃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学识和口才都相当出众。”1932年底,陈到了北平,经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的介绍,在那里上了一段时间的课。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古文字学,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唐兰。此时的陈是一个英俊儒雅的书生。不久,陈与大学宗教学院院长赵的女儿赵结婚。陈和赵是世交。两位父亲都有一手好书法和诗,他们是同道的神学家。他们是司徒雷登的朋友。赵既聪明又英俊。她十几岁时在苏州静海师范学校跟随音乐老师陈绵竹学习钢琴,陈绵竹是陈的四姐。婚礼是在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办公室里举行的,这一切在一段时间里成了美丽的谈资。伟大的历史学家钱穆回忆说,在赵身边,“追着一个人,独自享受梦想,父母的衬衫掉了,闻起来像中国作家。"
至此,陈认识了比他小三岁的情人王。王1934考入燕京大学,家境殷实。王家在大学附近的成府路岗兵庙东边有一个20多亩的园子。王在这里种葫芦,造蛞蝓瓶,养鹰、鸽、狗,聚集各种戏子。陈夫妇也搬到此园。他们雇了一个工人做饭,白天分头上学,晚上聚在乡下花园,非常享受。陈喜爱红日野步道的古村落风情,可以到达尘封的蓝天之梦。
陈和王都收藏明清家具,并乐此不疲,倾其所有。建国前后,两人在北京交往频繁。2008年,94岁的王回忆说,当他去陈家时,陈很快给他看了新买的家具或漆器。王对说,“你买的这个太便宜了。是我的。”王买了本小说,陈缠着要。“文革”前,王看到陈的明清家具被人小心翼翼地用绳子堵住。他笑着说:“嗯,你们这里有博物馆。”
唉,陈死于1966人祸,而王几经劫难,几经沉浮。到目前为止,他对过去一笑而过,头脑清晰。明式家具的收藏和研究已成为王晚年的一大文物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7年国庆节,我在上海博物馆从赵弟弟手里买的陈明清家具前驻足。我不禁感叹,人生并不经常来来去去,一切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是仆人。1936年6月,住在北平同福的陈发表了《室商代地理笔记》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文章说:“《后汉书·东夷传》有九夷之名,无‘猎鹰’;‘绥夷’之名,经书未见,余最近在甲骨上发现。”陈对训诂、字形、音韵作了细致的考证。这是陈早期的论文,一改诗人的恣意,致力于严谨的古史和古文字学。
“七七事变”后不久,梦者和梦熊一起逃离北平。陈孟雄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陈是西南联大文学系的讲师。陈院士回忆说:“当时都是教授轮流上英语和语文课,罗昌培和朱自清上课。三哥教书。我上过他的课,讲得很好。三哥不想纠缠政治,对我担任学生会办公室副主席的活动摇头。”
1944年秋,陈被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哲学系金教授推荐到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古文字学一年。陈·的目标是参观散落在美国达官贵人住宅和作坊里的青铜器,并编制一份在美国收藏的中国青铜器目录。在美国的三年里,陈参观了博物馆,拜访了古董商和有收藏的私人住宅,看了他能找到的所有藏船,拍了照片,整理了详细的资料。此时,陈夫妇风闻一多先生被害的噩耗,悲痛万分。师生都写新诗,转而研究古籍。当年闻一多和陈“经常为了一个字的解释而打架”从那以后,陈的书房就一直挂着闻一多的照片。
1946年,陈与芝加哥美术馆的格洛丽亚合编《白金汉宫收藏中国青铜器目录》。他的坚持和成就得到了美国文物的赞赏。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建议他永久留在美国,并给他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而陈则急于回国和清华大学。他离开了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的妻子,于1947年秋回国,在水木清华任教。在他回来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文物,并建立了一个“文物陈列室”。赵回忆说:“他与几乎所有的收藏家、古董商和博物馆都有书信往来,并保留了书信记录。所有这些材料现在都保存在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建国初期,陈夫妇分别在清华和燕京大学任教,生活平静。据吴宁坤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陈夫妇住在朗润园的一间中式平房里。外面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芳香四溢。室内的明代家具都是陈先生自己收藏的,客厅里还有的斯坦威钢琴。"
1952年,陈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6,陈搬到东城区胡同。他是一个充满兴趣、活力和忧郁的人。他在家忙于工作,有时也干些日常体力活。他兴高采烈。他有鲜明的个性。他不喜欢种花,不喜欢拍照,不喜欢听歌,却喜欢各种戏曲,写戏曲评论,写文艺文章。
陈的性格是豪爽的,海滨森林是他的骄傲。他喜欢朋友,交很多朋友,经常去看望他们。简单优雅的茶具,几个人大声的交谈,舒缓心情,得到半天的清闲。他看起来很虚弱,但身体很好。他每天在办公桌前不知疲倦地工作10到12小时。
像陈这样的学者是一个率真的诗人。他从多年文字学研究的角度,对汉字的简化和拉丁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开辟道路。结果造成了“罗章联盟反对深水炸弹改革”的大灾难,被困为右派。
陈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1960年被派往兰州协助甘肃省博物馆整理武威汉墓出土简牍,从此开始研究武威简牍,1962年撰写《武威简牍》一书,恢复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试图找出铭文,并计划在年内完成《西周青铜器断代》和《历代度量衡研究》
没日没夜的学术修养一夜之间被文革摧毁,一个有才华的学者被一轮又一轮的批判击倒。他选择自杀。40多年后,陈孟雄院士说起见到三哥的最后一集,仍是泪流不止:“大约是1966年8月25日上午,我接到一个电话,立即赶往龙符医院。他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医生正在抢救他。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是无声的告别。几天后,我也成了地质部门批评的对象。他获救后活了几天,最终于9月3日离开这个世界,享年55岁。”
梦想家和梦熊出生在教育之家,成长在文科和文化圈。他们成为学者后的坎坷与艰辛大同小异:“三反五反”运动期间,陈因给清华买文物遭殃,陈孟雄因购买田野调查设备遭劫;陈成了“反右”运动的牺牲品,陈孟雄虽然没有被划为右派,但也是伤痕累累。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死了,陈孟雄侥幸逃过一死。终于熬过了严冬,达到了学术生涯的巅峰。两兄弟的曲折经历,折射出一代文人的命运。
1930年19岁的陈写科罗纳赫(节选):“我所贪图的是一个宁静的国度,/那里的人们不再嫉妒;/我平静地倒出最后一口气,/我安静地睡在旷野的泥土里。”
2006年7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北京国际文字研究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纪念这位诗人、科学家诞辰95周年、逝世40周年。
陈,这个名字仍然像青铜一样闪闪发光。